六二六、奇兵既出圍已合(二)(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592 字 2023-02-06

時值九月,雖然天氣已經變冷了,但是秦皇島外尚未結冰。

韓二捧著碗,將碗里的粥噓噓嗦嗦地全部吃掉,滿意地嘆了口氣。

紅薯的甜味還在舌尖打著轉兒,這種新傳入北方的食物,現在已經成了日常食用的一項重要主糧,在粥里添上些紅薯塊兒,整個粥都香了許多。每日兩餐,紅薯既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實在是窮人家的寶貝。

「紅薯的味道不錯吧?」旁邊的郭四湊過來,他個頭不高,形容瘦削:「這可多虧了南賊,聽聞是俞國振強力要求在山`東廣種,這才傳至我們這里,還有土豆和玉米棒子……嘖嘖,你說俞國振有這般本領,咱們將主為何不投了他,卻要去投那邊。」

在入關之後,吳三桂將山海關的守衛交給了建虜,以示自己投靠的誠意,在山海關西南,重建了榆關,不過現在也只是一座哨台,緊急時能放烽火就不錯了。韓二和郭四,便是派到這里的守軍,兩人都是挑剩下的,自然不是那種彪型大漢,在這關城之上,實在是不起眼。

「那邊肯花金銀唄,將主投了那邊,能夠封侯,投了俞國振,俞國振手里有的是將領,將主能有什么出路,回鄉當土財主么,一個捕快一根繩子就可以將他綁走。」

「也是,將主可是一代名將,若是回鄉去當個土財主,有什么意思,而且如今土財主也啥子出息。連個佃戶都攏不住!」

郭四說的是新襄給整個華夏帶來的經濟沖擊,即使是在俞國振控制的山`東與兩廣,他也不禁民間土地兼並——土地革命固然是發動革命時的良葯,但他現在,手中有更好的手段可以使,還用不著采用這樣激烈的方法。

從將來大農業的角度來看,土地集中是難免的。只不過要注意的是失去土地的自耕農應該如何安置的問題,這才是根本。俞國振便瞧中了這一點,他需要大量的人力。將那些因為土地兼變而失去土地的農民,送入工廠、礦山,送到南海、東海。那里有的是工作崗位。

而這樣就讓兼並土地的地主突然發現,佃戶的腰桿子突然硬了,要減租減息,就連長工都嚷嚷著要加工錢,如果不同意,他們就去投華夏勸業局——這是華夏軍略委員會下屬的一個規模龐大的機構,所有的移民都由它統一安排培訓和就業事宜。地主原先還可以用自己家的打手狗腿子來對付這些不老實的百姓,可是民兵立刻就進行干涉,漸漸的,連大多數打手狗腿子都發現。幫著地主扛活兒,還不如去勸業局服從安排。

於是地主就只能干看著自己乘災荒買來的土地廢棄荒蕪,手里抓著幾千萬上萬畝的地契,卻提不到人工相助。這種情形讓地主很是茫然,換了過去。這些窮鬼泥腿子根本無出路可走,只能乖乖接受他們的剝削,可是現在這種情形,幾千年來都沒遇上過,這讓他們不知所措。

俞國振暫時也不想動他們,再過個兩到三年。當這些地主習慣了自己手中大量土地卻沒有什么收獲時,那個時候,華夏軍略委員會就可以出面,采用收購的方式,從他們手中將拋荒了的土地再收購來。這種手段,其實也是對乘著災荒年月兼滅別人土地的地主的一種剝奪,但這種剝奪更隱蔽。

「噓,有人過來了……看情形,是商隊?」

「定是販賣南貨的,遼地的大清貴人,最喜歡南邊的狄公酒,還有各種玻璃器皿。可惜,咱們守著烽火台,底下的弟兄們又可以撈上一些好處了。」

「放心,總少不得我們的,否則還有誰願意上烽火台?」

就在二人的對話之時,從西南面,一隊商販緩緩而來,這隊商販走得不疾不慢,馬背上的駝子看起來相當沉重,販賣的貨物不會少。郭四算了一下,共是四十五副駝子,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商隊了。

駝隊很快就到了城關之下,自有守衛上前交涉,郭四帶著羨慕看著交涉的同伴,然後就發覺來人給了他同伴一記耳光。

「反了,反了,這些商人也敢如此!」郭四怪叫著道。

「噓,看來是伙煞星,想來也是,這么規模的商隊,如何會沒有後台?」

緊接著,便聽得那邊爭吵起來,商隊中有人上前幫腔,有人若無其事走開,那些腳夫更是笑著看熱鬧,他們在烽火台上聽得商隊報出了名號,乃是大清皇商范家派來的人,難怪如此囂張霸道。

於是他們上頭的那位武官還得小心賠笑,皇商范家可非同一般,在華夏軍略委員會公布出漢奸名單中便有他們,排位也就是比吳三桂等稍低。論及在滿清貴胄心中的地位,怕是吳三桂也比不上他們。

「看來是落個空了……咦,你們怎么到這里來了,下去,下去,這是烽火台,閑雜人等,不得……啊!」

郭四正待將乘亂上了烽火台的腳夫趕下去,卻見其中一人咧嘴笑了笑,露出白得晃眼的牙:「對不住,請你們二位挪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