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五、也無風雨也無晴(三)(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12 字 2023-02-06

「快報快報,大漢奸吳三桂在京師被擊斃,京師已經收復!」

「大消息大消息,順天府已經光復,華夏軍連戰連捷,華夏軍略委員會表示,下一步將收復遼東……」

街頭巷尾里都是報童們的喊聲,一個個都喊是聲嘶力竭。史可法聽得心中煩躁,掀開轎簾,向著跟隨的差人道:「這些報童是怎么回事?」

差役們苦著臉,相互看了一下,眾人都知道,眼前這位史閣部對大明忠心耿耿,自然是瞧不上那位據說要謀朝篡位的華夏統帥俞國振。但是,他們這些差役卻是小人物,並不想在這金陵城里去惹那些麻煩。

「回稟老爺,不過是些苦哈哈的娃兒,每日里賣報賺些子飯錢。」一個差役小心翼翼地打著馬虎眼。

以往史可法還是比較和氣的一個人,雖然嚴正,喜怒不形於顏色,但自從上次從新襄回來後,他的脾氣就大了許多,時不時地就斥罵下屬。現在為這個閣部充當轎夫、差役,都不是什么美差了。

「哼,驅走,驅走!」

史可法惱怒地說道,然後將簾子放下,隱約還聽到他在里面說了聲「這不是在為俞國振張目么,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轎外的差役們相視苦笑,不能忍也得忍,要忍的可不只是他們這些服侍人的,就是史可法自己,除了驅走這些報童之外,還有別的辦法么?

這些報童所販賣的,就是華夏體系下的兩份報紙:《民生速報》與《新襄日報》。兩年之前,金陵曾經禁止發售過這兩份報紙,但當來自新襄的艦隊在金陵港口上轉了一圈之後,這紙禁令便立刻被廢除了。此後金陵曾經謀劃在江上擇險要之地修建炮台。可是炮台每每到了一半。便有華夏的艦隊來此,明文公告讓修建者離開,他們派兵登岸將炮台拆了。這樣三番之後。金陵小朝廷也明白,他們根本擋不住俞國振的部隊,能做的就只有一個字:忍。

街道上彌漫著鞭炮的味道。那是華夏軍大勝的消息昨天傳到之後,許多百姓自發燃放的。史可法嗅到這種氣味,心中不免有些悲涼。

這些百姓在為意圖取代大明的一個人的勝利歡慶,而大明卻在自己的留都也無法處理此事。

「老爺,到了錢尚書府。」他在轎子里正為此事覺得不舒服的時候,聽得外頭的隨從低聲說道。

掀開轎簾,史可法正了正衣冠,大步走入了錢謙益家的大門。他是這里的常客,因此門房並不阻攔。一見他來便去通稟。他走過影牆照壁,穿過第一進院子後,便看到錢謙益領著幾名清客幕僚出來相迎。

「怎敢有勞牧齋先生?」史可法忙向錢謙益行禮。

錢謙益還了一禮:「道鄰啊。來得好。來得好,我正說著。園中菊花已經開放,要邀道鄰等吾道之人來賞菊品酒。」

聽得錢謙益還有這種雅興,史可法眉頭輕輕挑了一下。但是,身為大明的政客,史可法沒有直接將自己的不滿說出來,他想到了一件事情。

「牧齋公,我來此時,嗅到金陵城中盡是硫磺之味,想是昨日鞭炮所致,過了一夜尚未散去……這令我想起前些時日見一歐人時那西番之語。」

「哦?」錢謙益倒不奇怪,俞國振廣開實學之門後,對於「實學」,許多大明的儒生都產生了興趣,而那些來到大明傳教的歐夷僧侶,也紛紛說俞國振的「實學」在他們歐洲亦有傳承。加之此前徐光啟等人所開風氣,因此大明儒生與歐夷的見面交談就越來越多了。

兩人進入了後園,小池殘荷,假山亭榭,水塘邊幾叢菊花正黃,燦爛如日。錢謙益招呼史可法坐下後問道:「道鄰說的那西番什么話語?」

「那西番說道,他們西番怎么也弄不明白,鞭炮既制造讓人不堪忍受之噪聲,又產生無數碎沫垃圾,污濁空氣,甚至炸傷人身,可為何咱們大明百姓卻還樂此不疲,動輒燃放。」

聽得提起鞭炮,錢謙益眉角微微掀了一下,看著史可法笑了起來,待史可法說完,錢謙益道:「那道鄰是如何回應之?」

「晚生覺得那西番說得有理,鞭炮有百害而無一益,百姓愚頑,燃之不過是要喜慶一番,然輒喜慶之事,玄之又玄,只為這玄虛之感受,便要做這可見可嗅之垃圾,實是損人而害己。因此晚生有意向朝廷提議,禁絕鞭炮,不知牧齋公以為如何?」

錢謙益聽完之後,微笑變成大笑,撫掌說了三聲「好好好」。

「如此,牧齋公是贊同晚生所議之事了?」

這句話說出,錢謙益的笑容漸斂。

史可法是在逼他表態,史可法想禁的,並不是鞭炮,而是百姓的歡樂,或者說,在這個激盪如麻的時代之中,百姓少數能讓自己舒緩喜慶的感覺。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史可法不願意百姓為俞國振的勝利而高興,不願意為華夏的勝利而高興。

在史可法心中,可能覺得大明已經走到風雨飄搖甚至他所屬的儒家正統都走到了風雨飄搖,所有百姓應該普世皆哀才對,怎么能高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