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二、未著錦衣亦還鄉(二)(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65 字 2023-02-06

俞國振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巧的事情,他跟著李青山李明山兄弟,想要去他們家鄉看看。這一路行來不興師動眾,為的是能看到一點自己治下農村里最真實的情形。李家兄弟自從崇禎九年追隨他以來,到現在崇禎二十四年,已經是整整十五年未曾回過家,結果隨意點著的一個拉大車的老漢,竟然就是李青山李明山兄弟的老父。

更可笑的是,父親最初未能認出兒子,兒子也不曾認出父親!

於是現在的情形就變了,俞國振與李老倌兩人坐在車上,車上的一些行李由李青山李明山兄弟的馬馱著,而李青山與李明山則乖乖地一左一右為他們駕車。

「我說你們這倆龜兒子,這些年沒有少給主上惹事生非吧,長上,這兩龜兒子就得打罵,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您老人家多擔待……」

李老倌兒從來就不是會說話的人,便是想要和俞國振說兩句話兒表示自己的敬意,也繞不開對自家兩個兒子喊打喊罵。俞國振身邊的幾個衛兵都是憋著笑,就是李青山李明山兄弟的勤務兵,也強忍著才沒笑出來。

從性格上說,李青山更象李老倌兒。

「您生了兩個了不起的兒子,開封和洛陽,可就是他們打下來的!」俞國振笑著道:「這些年他們不在身邊,您可是辛苦了!」

「長上說的,這十來年……還好。還好。」

李老倌兒原本是一肚子辛酸要吐的,但看到兩個兒子的背影,還有他們肩膀上的肩章,到嘴的抱怨便被咽了回去。

那些過去的辛苦還有什么提的,只要兒子們有出息,一切都是值得的,如今再說起來,沒來由讓他們也擔心憤怒。

「這位長上。俺家這倆龜兒子,真的在華夏軍中立了大功?」

「那是自然,你瞧他們的這身衣裳,看他們肩上的肩花,這可是少將——你知道華夏軍的軍銜分階么?」

李老倌搖了搖頭,俞國振笑了起來,鄉間老人。原本就不可能會注意到華夏軍軍銜分階這種細節啊。

華夏軍如今已經完全正規化,軍銜制度也已經確定了。最高級的是大元帥。大元帥之下則是元帥、上將、中將、少將。然後是校、尉、士官長,其中中將、少將都有星階。

「李青山如今是一星少將,弟弟比哥哥有出息,已經是二星少將了,這么說吧,任誰見了他們二位,可都敬稱一聲將軍。」

聽得俞國振這樣解釋。李老倌約莫有些明白了,總之自己這兩個兒子都在華夏軍中當了了不得的大官。

兩兒子當了大官。回來看他還買了許許多多的禮物,還帶了一個更大的大官回來——這讓一輩子老實巴交的李老倌心里美滋滋的。坐在馬車上左顧右盼,自覺也有些象是一位威風凜凜的將軍了。

不過旋即他又擔心起來:這將軍可是天上武曲星下凡,自己讓他們替自己趕著車兒……老天會不會看不過眼兒給他來一下雷啊?

悄悄向天空中望了一下,雖是數九寒天,卻是一個漂亮至極的晴日,完全沒有要打雷的跡象,這讓李老倌又得意起來:「他們便是武曲下凡,終歸也只是老子的兒子!」

「不過這位年輕的長上倒看上去年輕……相來官更大,得好生侍候著,莫讓他惱了壞了倆兒子前程。這倆龜兒子如今這點身份來之不易,可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李老倌兒心中打著自己的主意,與俞國振談話時更為謙恭,俞國振也早不是當初被人仰視時的不安了,這么些年來,他已經習慣於被人仰視了。最初的不適,到現在的坦然,他也不知道是自己進步了,還是自己已經墮落了。

「要警惕。」他提醒自己。

花了四個小時,大車總算到了耿樓村,路上還享用了一頓主要由行軍罐頭組成的豐盛午餐。俞國振問了李老倌兒不少事情,比如說田里的收成,比如說村署是否廉潔,再就是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

俞國振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讓他的手下非常吃驚。橋、路、河道,學堂、醫院、市場,這些看上去原不該由他親自過問的東西,卻被俞國振緊緊盯著。每年華夏軍略委員會的收入,大半都用於此。

「李老倌兒,今日奇了,你不拉客,卻讓客拉你,這是為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