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六、此石可激天下浪(二)(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784 字 2023-02-06

史可法拄著拐杖,呆呆站在金陵的皇宮門前,看著宮牆上的朱漆都有些斑駁,象征著大明皇權的各色旗幟,都在寒風中瑟縮。

就象他此刻的心情。

五年前的刺殺,沒有要他的命,但是因為拖延的時間過久,他的弟弟史可程的堅持險些將他害死,最後俞國振派來的軍醫不得不給他做截肢——在這個年代,做截肢可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好在最後將他的性命挽了回來。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是他辭去了工部尚書之職。

大明的朝官,即使不是相貌堂堂的美男子,至少不能用一個少條腿的瘸子。這不是別人的看法,恰恰是史可法自己的看法。這讓他對俞國振仍然沒有什么好感,雖然俞國振可以說救了他的性命,但同時也毀去了他的政治生涯。

從那以後,史可法便隱居於金陵城外,幾乎是大門不出,平日里往來的,也只有一些志趣相投的東林同黨。

就連錢謙益,現在都被他視為異類,不再允許他進入自己的家門。

今天來到皇宮之前,他是做了必死准備的。

深吸了口氣,他拄著拐上前,然後拜倒在皇宮大門前。

「臣前內閣學士、工部尚書史可法,求陛下下旨,召天下義師勤王,斷斷不可聽任幾個奸佞,便將祖宗二百七十年的基業,拱手送與無文小人!」

他跪在門前時。早被幾個衛士見著,史可法的這條獨腿很有名,因此衛士們知道他曾是大臣,這些天跑到皇宮前來憑吊的前高官不少,原本衛士們不以為意的,可他這一跪,再這一嚷,衛士們便不得不上前來將他摻起。

「史老爺。你可莫要難為我們這些大頭兵,如今已經沒有幾天了,你就別學著那群太學生瞎折騰了。」

「太學生?」史可法原是抱著必死之心來的,聽得這個詞,眼前突然一亮,

是的,還有太學生。還有南都周末,即使在如今朝中大員都拋棄了大明的情形下。他還可以對這些人施加影響。

「況且。宮里頭現在也無暇顧這個,咱們的天子陛下,正忙著和宮女們嬉戲,而老爺們則都在看報,據說俞國振來了次微服私訪,還險些被人揍了——史老爺,你也去看看。看了你必定高興。」

原本朱由崧還會弄些小心思,與群臣爭爭權。但在五年前阮大鋮簽了五年統一協議回來後,他便把心思全用在了後宮的宮女身上。而夏允彝帶回來的崇禎天子尚在的消息。則更是讓群臣一片愕然。

他們很有默契地都故意不提這件事情,只是眾臣此前還都很積極地想著如何與俞國振對抗,盡可能讓大明延續下去,但從這之後,眾人就眼睜睜瞧著所謂的華夏軍略委員會一步步逼了過來,今天一條新條約,明日一條新款項,每個人想的都是如何盡可能配合好華夏軍略委員會的要求,如何在俞國振面前留一個好印象,如何在未來被「統一」之後能爭得個好位置。

一群貳臣!

史可法心中如此想,但還是掙扎著起身:既然還有辦法,那么……暫時用不著死。

哪怕天下人都放棄了,我史道鄰也不放棄!

懷著這樣一種悲壯孤忠的心思,史可法覺得自己一定能在青史上留下久遠的名聲,就象他的老師左光斗一般。

他一大早就趕到這邊來,確實沒有看報紙,不知道今日報紙上有什么新消息。離了皇城洪武門,上了來時的三輪車,他對車夫道:「去最近的……茶樓。」

俞國振在倡導新生活運動之後,便號召天下,除去新郎接新娘時用禮轎表示喜慶尊重之外,男子一律不再乘轎。原本金陵是不理會他這一套的,若不坐轎,怎么能體現人上之人的尊貴?但是五年統一計劃簽訂之後,自馬士英、阮大鋮起,他們便不再乘轎,說是響應華夏統帥俞國振的號召——於是大伙都改乘車了。

新襄吉利與琪瑞產的三輪車,其實南明小朝廷的官僚們早就對之口水橫流了,這種三輪車自然是經過特制的,比起街上那些拉客的要豪華貴氣得多,比起一抬轎子更是不知格貴多少。此前這些官僚們總想著怕人攻訐買新襄的車是「斂民財以資敵」,又怕人罵自己「窮奢極欲」,現在有了這個理由和借口,於是紛紛改轎換車。

便是史可法,也難以免俗,畢竟三輪車比起轎子更為穩當舒服,缺點就是過石橋台階時有些麻煩,不過現在也好了,金陵城里大小石橋的台階,全部用水泥被出了三輪車道。

這個時候,史可法不得不承認,俞國振在改變整個華夏……不,大明上自官僚下至百姓的生活。若是他能開科舉,任用東林儒生為官,重相權,不要學著太祖皇帝,再稍稍優禮一下朱由崧,史可法覺得,自己也未必不能接受他為帝。

到了一間茶館,拄著木拐挪進去。因為是大早的緣故,茶館里的客人不多,事實上原本金陵城的商家上午開業都開得晚,只是華夏軍略委員會統一作息時間,要求不僅僅是華夏軍略委員會,就是金陵小朝廷也將工作時間安排在早上八時到傍晚五時,中間有一小時的休息時間,於是各個店鋪便也跟著改了時間。

想到這個作息時間,史可法心中便又有些看不慣:俞國振不但管著金陵朝廷的作息時間,就是民間百姓的作息時間他也管,他明令各家作坊安排所雇用的工匠做事,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十個小時。在史可法看來,這是極不合情理的。東家需要工匠賣力干活,工匠也需要多做些活兒賺更多錢養家,為何還要強迫人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