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六、大道之行天下公(四)(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00 字 2023-02-06

俞國振手中控制著一些產業,這些產業往往都是最能賺錢的,這一點,在場所有人都明白。事實上,有些前朝的士大夫就曾酸溜溜地說俞國振以皇室之尊與民爭利,要他將這些產業分給百姓——實際上是分給他們這些士大夫,普通百姓哪有余錢和精力去收購經營這些產業,最終還不是落到他們的手中!

這個算盤打的倒是如意,特別是他們還勾結了俞國振手下部分主持產業的掌櫃管事,讓這些掌櫃管事一起向俞國振施加影響。在他們看來,俞國振是不會注意到這細節的,卻不知見識過以種種名目收割原是國有財富為此不惜將一個超級大國折騰肢解的俞國振,對他們的用心比他們自己都要清楚。

俞國振自己控制著的產業,大多數遲早是要交還給創造財富的百姓,它們所賺取的利潤,或者作為教育投入,或者作為醫療資金,或者作為養老之用。因此,這種巧立名目想著瓜分他的財產,實際上是要瓜分未來屬於華夏百姓的預期,俞國振對這種人的打擊有如雷霆,若只是嚷嚷兩句那倒還罷了,若是敢真的伸出手,那么流放還是輕的!

現在,經過了八年的努力,俞國振覺得,自己已經可以開始逐步實現自己的計劃了。

「諸位對華夏鋼鐵或許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實,我可以告訴大家,華夏鋼鐵轄四十九座礦山、八家鋼鐵總廠、八座河海碼頭,如今有管事、工匠一共是十一萬九千人,去年的凈收益為九十一萬金元。」

下面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鐵器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寶貴的,即使是與華夏交戰的敵國,也不會禁止華夏的鐵器輸入,華夏鋼鐵依托華夏強大的運輸能力,還有工業化後的巨大優勢,將鐵器賣到了全球各地。這近乎傾銷的銷售,也給統稱為華夏鋼鐵的鐵廠和鐵器制造廠帶來了巨額利潤。

去年華夏朝廷的全年財政收入是四百萬金元,而華夏鋼鐵的收益就接近它的四分之一!

「但我將華夏鋼鐵交與公庫,並不是說,我將之完全交出不管了,那些想要如同漂沒大明軍餉一樣侵吞華夏財富的人當心了,我將之交出,是由我、朝廷共同遣人監督,朝廷每年從華夏鋼鐵的純收益中獲取一半,另一半交由華夏鋼鐵自己支配,朝廷所收的一半,只能用於百姓的教育、醫療與孤寡養老!」

這讓原本興奮地琢磨著如何為自己部門爭取一下利益的各部首長們焉了,唯有教育部、醫衛部的首腦笑了起來。

「此次為華夏鋼鐵,四年之後,華夏輪船亦將歸公。」俞國振沒有停頓,又繼續說道:「此後每四年一次,我所直接掌握的產業,大多數將歸公,其收益分配方式,由我及後繼皇帝監督,用於百姓利益。華夏朝不養懶漢,但是,華夏朝要讓每一個願意努力的百姓,都擁有向上的機會!」

此語聲落,掌聲頓時如雷。

王夫之鼓掌鼓得最用力,他對古時君王有所研究,最恨那種舉一國之財物奉一人之歡心的獨夫帝王,象俞國振這樣,將自己的產業用於反哺華夏百姓,絕無僅有。

他一邊鼓掌,一邊稱贊:「果然是有聖人,果然是有聖人!」

在俞國振的示意下,掌聲漸歇,俞國振在主座上又道:「我不是聖人,我行此之事,原是有私心,我希望百姓們有向上的機會,這樣他們就不會選擇選擇,我俞家的子孫帝業,便可以傳承得久些。我將華夏鋼鐵交了出去,但是就在今年,我又建立了華夏電業與炎黃電器——諸位都明白,在今後電力將大行於世,因此電業、電器都將成為皇室的新財源。故此,我所作所為,並非聖人,而是因為我很清楚,唯有大公,方能大私,大公無私是聖人之所為,我乃普通人,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學做聖人太累,但做個眼光長遠些的普通人,總是可以的!」

他這番話說得眾人都是動容,世上從來不缺以聖人的標准要求別人者,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不可能,便是孔夫子號稱聖人,也好美食愛美色。

「財富大公,方能大私,權力亦是如此。」俞國振說到這里,話音一轉,轉上了正題。

這畢竟是一次政策的聯席大會,財富處置並非主要內容,那些因為方才鼓掌而有些散亂的人頓時坐正了身軀。

「八年之前,我說過,我要兼任首輔,有人說我攬權過甚,這樣的污名我認了,因為八年之前,百廢待興,我們又都沒有治理一國的經驗,我不得不攬權。如今不同了,這首輔之職,按照八年前的約定,我便要辭去,換另一人來任。我提名了王傳臚與章篪二人,將決定誰是首輔的權力,將與諸位,諸位過會兒便可進行公決,在自己所拿到的公舉單上填上你所認可的人名字。只可填一人,不填、填二人及以上者作棄權論。」

俞國振一邊說,一邊將手中的公舉單示意了一下。

大多數咨議都已經經歷過投票公舉的事情,因此對此並不陌生,一切都井然有序,很快,所有的票都進入了投票箱,然後有人唱票,有人監票,僅僅是十余分鍾之後,結果便出來了:王傳臚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