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對策(2 / 2)

「不過,司令員你剛剛說組織一些小分隊,准備敲掉那些進山的特務。我看打獵的事情,是不是就讓他么順便做了。部隊中獵戶出身的人數量並不是很多,調走一部分,剩下的也就沒有幾個了。而且用他們,也可以做掩護嗎?」

對於李延平的想法,楊震搖了搖頭道:「政委,這可不行。這些小分隊,最大的優勢便是敵明我暗,講究的便是快速、機動,出手不拖泥帶水。一旦他們還要肩負打獵的任務,對於他們來說反倒限制了他們的作戰特點。打獵的人,還是另選的為好。」

聽到楊震反對自己的建議,李延平便沉默了下來。作為政委,到這支部隊以後,他對楊震這個軍事指揮員還是盡最大努力支持的,也從未干擾過軍事指揮員的決心。既然楊震反對,他也就不在堅持自己的想法。

李延平的沉默代表著他認可楊震的意見,但楊震卻是嘆息一聲道:「可惜,我們手頭上的人才實在有限。除了少部分獵戶出身的戰士之外,這些小分隊的主力還需要抽調經驗豐富的戰士為主。」

「可夠這個標准的戰士現在大部分現在已經是班長或是部隊的作戰骨干,一下子抽調太多,必定會影響下一步的訓練。但這些特務對我們的威脅又是極大,不處理我們堅持不了三個月就會被發現的。」

面對地圖沉思了好大一會,楊震轉過頭對郭炳勛道:「我看還是以偵察兵為主,在盡可能不影響到部隊訓練的前提之下,抽調一批老兵和骨干。組成十幾支六人左右的小分隊,專門深入到山林中解決日偽特務。」

對於楊震的想法,郭炳勛沉思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還是點點頭道:「我盡量想辦法。我看可以從已經傷愈的傷員中抽調部分。另外,我還有一個想法,將這些小分隊派出去後,盡量讓他們向南展開、活動,將鬼子的視線轉移到南邊的敦化、蛟河縣境內。這樣,會更有利於掩護我們主力完成休整。」

說到這里,郭炳勛拿起鉛筆在地圖在寧安與敦化、蛟河的交界的位置畫了一個圈道:「司令員、政委,你們看。敦化北部與寧安、蛟河交界的山區回旋余地要大於我們現在所處的海浪河與二道海浪河之間的這一片山林。而且這里同樣也是山高林密。我們手中的這張地圖是繳獲的小鬼子的。但即便是一向精細的小鬼子地圖,對這一帶也是標示不是很清晰。」

「而且雖然這里距離北滿、東滿的抗聯的二路軍、三路軍距離遠了些,但卻是距離政委所說的活動在南滿以及長白山一帶的抗聯的一路軍活動范圍很近。甚至也許本身就是抗聯一路軍的游擊根據地之一。」

「我想日軍不會不將那里也作為清剿的目標之一的。他們現在之所以將主要視線集中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一個帶的山區,我想還是與我們從葦河縣城撤離搬運的那些物資有關系。」

「我們在葦河縣城征集了大批大車,將從葦河縣城繳獲的大批物資轉運到秘營。這幾百輛大車雖主要是夜間行進,但不引起鬼子注意那是不可能的。這些車夫不會為我們守口如瓶的。」

「雖然我們在葦安山一線將那些車夫打發回去,但沒有人會相信這數百輛大車會憑空消失。而且過了葦安山一線,便是張廣才嶺的腹地,這里都渺無人煙的深山老林。鬼子不會認為我們有能力將幾百大車的物資,轉運的太遠,肯定會認為我們的秘營應該大致距離葦安山不會遠。」

「從剛剛黃大力的匯報發現日偽特務的地點來看,鬼子很明顯將搜索的重點放在二道海浪河以西以及海浪河與牡丹江之間。鬼子將搜索的重點放在二道海浪河以西,是針對我們的秘營的。至於海浪河與牡丹江之間恐怕才是針對我們的。」

「我先聽老彭,後聽政委說過,抗聯各部為活動方便,不至於一個秘營暴露,影響整個部隊的活動,一般都設置幾處甚至幾十處秘營。狡兔三窟這個道理,我想小鬼子與抗聯打了這么多年交道是不會不明白的。所以我剛剛我一直在琢磨小鬼子為什么將重點放在兩個地方。」

「不過鬼子雖主要將搜索的視線集中到這一帶,卻沒有將搜索的重點放在兩條海浪河之間的老黑頂子山區,除了這里處於張廣才嶺腹地,一時他們的觸角還沒有伸到這里之外,會不會也認為老黑頂子山區雖是山高林密,上百里沒有人煙,但卻處於兩條河之間,回旋余地相對較小。而沒有將重點放在這里?而放在了更加方便,回旋余地更大的二道海浪河以東,以及海浪河以西至牡丹江這一帶?」

「我的這些想法,都是建立在一個思維上。那就是鬼子在對付我們的時候,是不是也一貫沿用著對付抗聯的習慣性思維?聯想老彭說過鬼子對付抗聯的那幾手,黃大力偵察帶回的情報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