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總指揮 (1)(2 / 2)

看著一臉陰郁的楊震,知道他心中在想著什么的李延平拍了拍他肩膀道:「司令員,你也別太過於焦慮。總指揮在東滿地區打了多年游擊,經驗豐富應該不會有什么危險。總指揮遲遲不肯南移,並非是對我們的不信任,更多的是恐怕惦記下江地區的其他部隊。」

「二路軍各部沒有電台,只能靠交通副官相互聯絡。總指揮部這一南移,與屬下各部隊,尤其是已經撤之同江、富錦地區的五軍一部與七軍就徹底中斷聯系了。在敵情如此嚴峻的情況之下,你讓總指揮怎么能輕易的下定決心南移?」

「五軍在前段西征以及日偽軍對下江地區的清剿之中,雖然損失巨大,部隊已經十剩二三,但五軍畢竟是總指揮一手創建的。還有七軍,也是二路軍的主力。你讓總指揮中斷與他們的聯系,總指揮能下的了這個決心嗎?」

說到這里,李延平猶豫了一下道:「二路軍主力三個軍中,四軍已經損失余燼,可以稱得全軍盡墨。而五軍戰斗力最強的一師也隨著師長的叛變而損失,二師到現在又不知所蹤。但總指揮身邊還有五軍三師,以及四軍、五軍其余各部西征之前留在下江地區的少量留守部隊。還有活動在北面的七軍。」

「與北滿的三路軍,南滿的一路軍不同。自去年家兄被調走之後,整個二路軍幾乎都靠著總指揮一個人在苦苦支撐。總指揮可以說是二路軍的主心骨。」

「現在下江地區的敵情如此嚴重,若是總指揮這么在一走,下江部隊的人心可就徹底的散了,一旦人心散了,這二路軍也就徹底的完了。不說別的,就算是穩固人心,總指揮也不會輕易的離開。」

「司令員,抗聯各部可沒有電台。別說各師,就是各軍與總部之間除了交通員之外,也沒有任何其他的通訊手段。總指揮想要指揮留下的部隊繼續斗爭,就只能留在下江地區。」

李延平說完這番話後,也是一陣苦笑。他不知道自己這番話是在開解楊震,還是在開解自己。對二路軍總部的安危的擔心,作為一名老抗聯,他遠比楊震更為著急。只是總指揮遲遲下不了南移的決心,他也無可奈何。

對於總指揮性格很了解的李延平來說,他很清楚總指揮遲遲不願南移的原因。在日偽嚴密封鎖,各軍聯系手段單一,二路軍余部又大多北撤的情況之下,二路軍總部一旦南移,也就意味著與撤至同江、富錦的二路軍殘部徹底中斷聯系。而沒有了總指揮,各自為戰二路軍余部恐怕就要散了。

對於李延平的話,楊震搖了搖頭:「在現在下江地區嚴峻的形勢之下,總指揮最應該做的是保存實力。在如今下江局勢至少在短時間之內無法改變的局面之下,我看完全可以命令已經退到同江、富錦一帶的四軍留守部隊、五軍余部與七軍過江,退到蘇聯境內暫時休整。」

「退入蘇聯境內?司令員,我們與蘇聯雖同是**的部隊,但蘇軍對我們退入蘇聯境內的部隊一向是繳械、關押。今年二月,三路軍的三、六軍主力在攻打蘿北縣城戰斗中,因敵眾我寡被迫在軍長的帶領之下撤入蘇聯境內。」

「可部隊剛一撤入蘇聯境內,就被蘇軍繳械關押。五百多干部戰士,到現在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不知道給他們弄到那里去了。而指揮戰斗的六軍軍長和幾個師長也到現在渺無音訊。老大哥這一手,幾乎將三路軍主力之一的六軍給弄垮了,即便是兵力最多的三軍也是元氣大傷。要知道,那五百人可是幾乎集中了三路軍所有的騎兵。」

「連同之前的在蘇聯境內被扣押十一軍軍長、三路軍總指揮,到現在我們單單被扣留的高級干部就三人。至於師以下的官兵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我們實在不敢輕易的過江。因為到那里也就意味部隊徹底的損失掉。而這種損失要遠比戰場上損失更讓人心疼。」

「去年年末,總指揮曾親自渡江與蘇方交涉,希望蘇聯能夠放回三路軍總指揮以及各級干部,幫助恢復與中央的聯絡,可卻連一個高級官員都沒有見到,被一個少校就給打發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