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2 / 2)

而且在東北局和軍區資金緊張,有限的資金要用到軍工產業以及重工業上的情況之下,一些涉及到民生的基礎工業,在短時間之內根本就不可能建設。保留部分民間的民族資本,對於根據地來說是利大於弊。

一是可以利用資本的流通,收取稅金以彌補資金上的不足。二對於一些目前無力建設的民生基礎工業,可以利用民族資本投資替代。三最重要的是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就業,緩解根據地內非農人員就業的壓力。

還有一點就是這次美國人運來的機器設備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軍工產業設備。這些設備,以軍區目前的人力和物力來說,根本就無法使用。將其出售給民族資本,可以回收部分資金不說,還可以加快根據地內工業化的進程。

早在占領哈爾濱與齊齊哈爾後,楊震主持的軍區政治部、後勤部以及東北工委的聯系會議上,就明明白白的提出,商業不能死。而且不僅不能死,還要想盡一切辦法將根據地內的商業行為活躍起來。戰時**,這沒有錯。但是絕對不能搞一刀切,要對民族資本即保護,又要支持。

只要不違法,不通敵,那些民族資本要予以保護。同時要有效的利用根據地內,尤其是哈爾濱地區大量的商業人口,加快輕工業基地的建設,以爭取對蘇出口取得部分稅收,緩解東北局資金緊張的現狀。同時爭取在三到四年的時間之內,培養出一批自己的紅色資本家。

但這是對於根據地內的普遍情況來說。對於楊震心中的那個自從取得與關內聯系後,便一直盤算的想法,楊震卻始終找不到即可靠,又有商業頭腦善於經營的人。可靠的,在商業上達不到楊震的要求。達到楊震要求的,又不可靠。

商業人才這方面雖說可以自行培養,但是沒有一個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是培養不出來的。而且可靠性的方面,也是值得慎重考慮的問題。這種人才中央不是沒有,但是不多。而且多是在淪陷區工作。讓中央忍痛割愛,楊震也實在有些勉為其難。

自己的那個計劃極為絕密,沒有一個可靠的人選絕對不行。這也是楊震為何早就有打算,而一直遲遲沒有行動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合適執行人選。在收復哈爾濱、齊齊哈爾後,再加上佳木斯三大城市,根據地內的商人數量並不少,但是可信任的沒有。

如果這個老人真的像是社會部轉過來的資料上寫的那樣,對於自己來說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老而彌堅,人老成精,這句話用在這種一輩子打熬在商海中的人身上,絕無半點誇大之嫌。

有了這個在商海之中打拼了一輩子老人的經商頭腦,再加上這個老人的抗日熱情,楊震認為自己那個秘密事業交到他的手上,應該不算選錯人。不過,這件事情還需要自己與這位老人面談之後,才能下定最後決心。但現在,還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