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1 / 2)

話音落下,楊震卻是心中苦笑。他能說明年,也就是從一九四二年夏季開始,直到一九四三年春季。即將有一場異常規模巨大的旱災,加上四三年的蝗災,連續兩場自然災害將會席卷整個華北地區?

而在這場實際上從今年就已經顯露出端倪的旱災,再加上接肘而至的蝗災之中。作為受災最重的河南一省,最保守的估計在這兩場連續兩年不斷的自然災害之中,最基本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就達到三百余萬。

再加上逃難時候扒車摔死,各種疾病引起的死亡,以及其他各種非正常死亡。河南全省兩千多萬的人口,在這場天災之中死亡人口將近五百余萬。還有幾百萬的人,流浪到外省。這些人都是好勞力,別說種庄稼沒有任何的問題,就是選拔其中的年輕人經過培訓之後進工廠工作,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就算因為國民政府連年征兵,這些人中一半是中年以上的人口。但是編入生產建設兵團,足夠將眼下三江平原開墾面積以及糧食產量擴大幾倍了。一方面是北滿人少地多,根據地的發展急需人口補充。一方面是卻是華北大量人口因為旱災而活活餓死,這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嗎?

這批老百姓因為淪陷區的日軍為了摧毀中國人抵抗下去的決心,在中國內部制造混亂,封鎖災情最輕的豫東地區不讓進入。而敵後根據地本身不是地瘠民貧,就是處在自身生存也受到威脅,自己都吃不飽飯的地步也養不起。

想想,原來一個人以黑豆糊糊、麥麩、碾碎的玉米棒芯摻雜上野菜、嫩樹葉作為主食都吃不飽,就這一天還是一干一稀。現在一下子又多出十個人來分,唯一的結果就是大家都餓死。自己都混成這個結果,還拿什么去養活這么幾百萬難民?

將這些老百姓轉移到東北,可以說是一個兩利的舉動。即讓東北得到了急需的人力補充,又可以避免大量的災民餓死。盡管從國統區轉移這么多百姓有些困難,而且內地人對於闖關東總是有一種畏懼感。但只要有便利的交通,就是還有辦法的。

但是要想轉移這么一大批老百姓,沒有一條穩固的交通線能行嗎?像敵後根據地部隊轉移時穿越日偽軍封鎖線那樣轉移可能嗎?那是幾百萬人,不是幾萬、幾十萬。別說在日偽軍重重封鎖之下轉移,就是坐火車轉移,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組織。

一旦在轉移的時候,遭遇到日偽軍襲擊。對於這些沒有受過軍事訓練,而且老弱婦孺都有的災民來說,後果也不堪設想。所以在楊震看來要么就不打通,要打通就構築一條堅固的交通線。以保證這幾百萬災民,可以順順當當的進入東北。同時也方便調運部分糧食,進入謀些地區分發給災民,以保證這些災民有體力走到晉西北。

而相對於國統區,淪陷區與敵後根據地雖說情況要好一些。但非正常死亡人口數量,也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甚至一些老根據地的基本群眾,都只能出去討飯。將討來的飯,給部隊上的傷病員吃。

頻繁的天災,加上日偽軍的頻繁掃盪,使得華北各個根據地實際上現在就已經處於困境之中。雖然已經是兩世為人,但楊震到現在都還記得那些來自己部隊做報告的老干部,曾經說過那句話,那個時候很多的部隊,不是被掃盪的日偽軍打垮的,是硬生生的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