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新東北大學(1 / 2)

日本本土雖然沒有鈾礦,但是在朝鮮北部卻有著世界級的鈾礦。而在南滿的本溪連山關地區就有東北境內最大的鈾礦,阜新境內也有一定開采價值的鈾礦。日本國內有著完整的地質勘探體系,也有大量優秀的物理學家,與頂級的化工、冶金方面的專家。只要他們舍得投資,下血本尋找不一定就肯定找不到。

按照自己所熟知的那段歷史,日本之所以最後未能研制出核武器,固然是與高層直到戰爭已經到了無法挽回,資源已經消耗余燼的地步,才真正的開始重視之外。在尋找鈾礦方面,找錯了方向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將所有尋找的資源,放在了東南亞與本土上,注定他們的希望會落空。

向德國求助,運輸鈾礦的潛艇在馬六甲海峽又被美軍擊沉。到了想研發的時候,不僅所有的科研儀器被美軍炸了一個精光,而且本土已經匱乏到了極點的資源,根本無力支撐。尤其所需要消耗的電力,根本就無法滿足鈾濃縮的巨大消耗。

如果日本人能夠提前找到這幾座鈾礦,以日本的科技和基礎工業能力來說,在其頂峰期間研制出核武器還是沒有問題的。日本人已經建成了一座二百三十噸的回旋加速器,完全有能力進行下一步的鈾濃縮活動。

自己的到來已經改變了太多的東西,在日本人會不會提前研發出核武器這一點上,楊震也不敢保證。尤其是日本人會不會尋找到這幾座鈾礦,誰也不能保證。要知道朝鮮半島可是已經在日本人控制之下五十余年,日本人對這座半島可謂是了如指掌。想要找到並進行開采,並非是絕對的難題。

他說的這些,只是為了安慰身邊的這位老戰友而已。但從內心里,楊震也在祈求上蒼,不要再加劇中華民族的苦難了。盡管心中現在也不能確定,但是楊震知道拖延日本人研制進度的方法還是有的。只不過現在這些手段自己還是沒有能力去實施,但是現在沒有能力去實施,不代表在不遠的將來也沒有能力去實現。

楊震此刻心中想著什么,李延平自然是不清楚的。但是在不能揠苗助長這一點上,李延平的想法倒是和楊震是一致的。他雖然不是搞科學研究的,在蘇聯留學的時候,學的也是馬列主義。搞物理研究,他是連毛都沒有碰過一下。但是有一點他還是知道的,科學這玩意必須得嚴謹的對待。如果你拿他不當回事,他總有一天會和你找後賬的。

所以李延平對於楊震不能揠苗助長的態度,還是很贊同的。只是他有些擔心,楊震會因為進展的程度,受到相當大的壓力。這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還有很多內部的因素。甚至就連中央,也會給他一些壓力。

而且李延平更擔心的是這些專家和教授難以管理,這些人都講究什么學術自由。一貫反對政治和黨派進入大學,就連在大學內設置黨委都反對。正像楊震說的那樣,說輕了不頂用,說重了又會傷到人。

這些人自尊心都是很強的,與他們談話的時候深不得、淺不得的。李延平覺得,無論是從項目本身來說,還是從其他方面來說,都派一個專人進行協調與管理為好。這是一個系統龐大的工程,沒有一個得力的人管理與協調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