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也算是應變的考驗(2 / 2)

對於李延平的回答,楊震沒有回答他還是希望中央能夠減免一些需要。而是干脆利落的道:「如果找不到足夠數量的羊毛,那么我們就制作一些薄棉衣,作為毛衣的替代品。總之一句話,就是想盡一切的辦法既要滿足中央的需要,也要保證部隊按時、足額的領到冬裝。」

「而且更不能影響根據地內的民生,讓老百姓沒有衣服穿。民心穩定與否,是我們後方穩定的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同時在戰時能不能滿足群眾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所需,更是考驗到黨委和政府的執政能力。總有一天,我們會走向全國的。這次的事件,就當做我們地方黨委和政府的一個執政應變的考驗吧。」

「不過我還是建議不能一根樹上吊死,還是采取多條腿走路的辦法。彭定傑那里也要打招呼。讓他盡快與美國人溝通和協調,將我們第二批訂購的棉花盡快的運到。而蘇聯人那里,既然不吐口,咱們也就不強求了。」

「老李,這不是物資的問題,是態度的問題。我們目前的棉花全部需要外界提供,這種情況因為氣候等其他的原因,暫時還是無法改變。隨著根據地內的輕工業發展,以及部隊換裝的需要,我們對棉花需求數量只能越來越高。「

「在無法改變棉花來源渠道的情況之下,尋找部分的替代品,盡可能的減少對棉花的依賴性,已經成為我們一個未來必然的選擇。這次對於我們來說,雖說是被迫的,但也未嘗不是一次尋找替代品的機會。」

「很多事情沒有外界的推動,我們自己是很難主動去改變的。我這個人雖然不講究事事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養成對外界的過度依賴。一旦形成習慣,那么在想改變就將會很難。」

「老李,你剛剛也說了我們需要的不單單是冬裝,還有棉被等其他大量使用棉花以及制品的物資。中央何嘗不是也有大量的同樣需要?咱們這邊要穿衣,那邊的老百姓就不穿衣了?咱們這邊需要棉布,他們那邊就不需要棉布了?」

「一百萬斤皮棉,看起來很多。但是不可能都用來制作冬裝,各方面平均分分,你想想還夠嗎?還有華北根據地,也是一樣的需要。咱們這邊進口棉花,只是需要付出金錢和時間。而他們那邊要搞到棉花,需要的是鮮血和生命。」

「老李,不是我楊震動不動就上綱上線,不顧自己部隊和周邊的實情。有些事情,現在我不能和你們說。但是有一條不管我們理解與否,你們一定要做到。那就是中央需要什么,只要開口就盡最大的努力去滿足他們。」

「不要給中央形成東北山頭主義、本位主義的印象。我們這些人搭班子已經形成默契了,我不想被人員調動打亂原有的默契。而且實際上中央開一次口也並不容易,更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中央張這個嘴,也是很難的。只要但凡自己能夠解決,主席也不會開這個口。」

楊震的話讓李延平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事情既然已經談完,急著趕回去繼續與蘇聯方面談判的李延平也沒有耽擱。其他的問題,可以延後解決。現在當務之急,是解決被扣押在海參崴的那批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