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1 / 2)

巴彥塔拉一戰後,無論是陳翰章還是川並密這一對對手,幾乎是不期而遇的同時都在調整部署。兩個人的意圖其實都很簡單,陳翰章是要盡快的拿下通遼控制開魯,打通與王光宇的直線聯系。

而他的對手川並密的思路很簡單,就是要固守盡可能多的時間,保證正在進攻林西的兩個師團側翼安全,以及給關東軍司令部調整部署爭取時間。對於通遼,梅津美治郎大將給他的命令是就算打剩下一兵一卒,也絕對不允許丟失通遼和開魯兩地。

相對於林西戰場,關東軍司令部對通遼戰場的重視還遠在其之上。自從巴彥塔拉方向打響,梅津美治郎大將與吉本貞一參謀長,幾乎一天一封電報。嚴令十四師團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固守通遼一線。

怵於這位大將司令官的威嚴,以及在陸軍深厚的人脈,還有在天皇面前的恩寵。即便是這位川並密中將,也不敢太過於明顯的違抗他的命令,在實際上已經處於不利的情況之下放棄通遼一線。

實際上陳翰章放棄對外圍的爭奪,集中主要有生力量了和坦克直插兩個縣城要點,也絕非是准備柿子挑軟的捏。也許對於開魯縣城的圍攻還相對簡單一些,但是對通遼縣城的攻擊絕對不是那么容易。

在川並密很有自知之明的主動收縮了外圍的兵力,除了縣城外圍主要據點之外,將其余兵力和火力全部收縮到兩個縣城。面對著已經龜縮至兩個縣城之內,又有大量天然屏障可以利用的十四師團主力,陳翰章面臨的艱巨性可想而知。

而最為不利的其實不是日軍固守的兵力多少,而是地形上的限制使得攻擊部隊注定只能從東面和南面發起攻擊。這么一來,雖然可以避開西遼河這個通遼縣城的天然屏障,但是留給攻擊正面卻顯得異常的狹窄。

此時還水量充沛、河道寬闊,遠非後世幾乎已經斷流可以相比的西遼河,在通遼境內的走向在通遼縣城邊上整個轉了一個彎。其西、北兩個方向的河道有如一雙大手一樣,將通遼縣城環抱在懷中。

這樣的地理環境雖說容易遭受水災,但是在戰時卻是對防守相當的有利。位於西遼河的一個轉彎處的通遼縣城,甚至其西城牆緊貼著的就是西遼河大堤。可以說出了西城門,就是西遼河大堤。

而北門距離西遼河大堤,也不過才四五華里。即便是不到這四五華里的距離之內,如果加上護城河的話,中間還有相連的兩道相當寬的壕溝。而整個北面和西面廣大區域,在沒有足夠的渡河工具的情況之下,只有西面有一座大橋可以作為渡河通道。

如果部隊選擇強行從通遼縣城正面強渡西遼河,那么不僅會面臨城內的火力打擊。而且對岸就是通遼縣城的情況之下,部隊即便突破西遼河日軍防線,那么也很難取得足夠的進攻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