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架勢一定要拉足(2 / 2)

但關東軍卻偏偏沒有提前出動,待到想要出擊的時候,卻被攔腰突然殺出的馬春生所部堵住了對通遼戰場最致命的出擊通道。最關鍵的是給陳翰章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徹底的拿下通遼與開魯,這兩個戰略重鎮。

在解決了心腹大患的同時,也徹底的將通遼戰場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們的行動整整慢了半拍,導致了一個幾乎可以說完美的計劃最終還是落空?對於這個問題,陳翰章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雖說郭邴勛一直沒有琢磨明白關東軍真實的作戰意圖是什么,但他知道自己現在正在擬定的這個計劃,必須要制定的盡可能詳細,而且執行起來也要更加的縝密,絕對不能讓關東軍看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意圖。逼迫關東軍自己主動終止反擊,與抗聯各部實施脫離。

盡管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郭邴勛絞盡腦汁的籌劃之下,還是取得了相當的成功。當然,如果不是之前采取一系列成功的戰略欺騙和隱瞞,讓關東軍對抗聯戰略企圖的評估一錯再錯。

對於抗聯的每一個戰場上的調整,都極其重視,反復研究之後才能得出不見得正確,甚至是南轅北轍的結論。使得關東軍情報部門,現在相當的有些草木皆兵。郭邴勛這些障眼法,究竟能不能取得預想的成果,他自己也沒有太多的底氣。

畢竟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之下,他無論怎么調動兵力采取佯動也好,實打實的行動也好,都不可能會有太多的手段可以使用。盡管計劃看起來復雜,但仔細分析一下,並不難做出准確的判斷。至少對陳翰章所部的調整,他只能采取一系列的辦法,盡快的增強陳翰章所部的兵力。

在手中可以采取的手段很有限的情況之下,要做到楊震說的那樣,即要把戲做足,讓關東軍中了自己的圈套,主動的停止攻擊。又不能被關東軍趁機給鑽了空子,反手給自己來一下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異常縝密的思維才能真正的做到這一點。

在通遼戰場大局已定的第二天,他現行命令馬春生所部立即脫離與當面日軍的接觸,采取交替掩護,全部撤往雙遼境內鄭洮鐵路以西。對於馬春生這個好戰分子,有些擔心他會見到有戰機可以抓住,什么都不管不顧的郭邴勛連續下達了三個命令。

要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全部撤到雙遼鄭洮鐵路以西地帶,絕對不允許與當面的日軍做過多的糾纏。如果十八師團在途徑他的側翼撤退的時候,只允許采取尾隨追擊以及對其小股部隊實施攔截殺傷的戰術,絕對不允許兜頭進行攔截。

而他的追擊線,絕對不允許超過長嶺新安到東狼洞一線的公路。一旦將十八師團過了這條線,必須馬上停止追擊,一兵一卒也不許越過這條線。如果一旦發現他越過這條線追擊,將會給予最嚴厲的處分。

命令陳翰章所部,原來在雙遼一線同樣撤回西遼河西岸,以鄭家屯以東的西遼河為天然屏障,構築防御工事。如果日軍試圖突破西遼河防線,則立即就地展開阻擊。郭邴勛明確的告訴陳翰章,他的右翼防線就在西遼河。既不能讓日軍突破西遼河一線的防御,也輕易不要渡河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