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2 / 2)

「急需補充這樣一款即能反坦克,也能提供火力支援的火炮。而在沒有自行研制能力的情況之下,選擇一款可以至少滿足未來幾年之內,我們在戰場上需要的武器,就成了當務之急。」

「蘇聯人在航空工業上的確落後於西方,但是火炮和坦克的研制上,與西方國家相比並不落後。而且在坦克和火炮的研制方面,還有自己獨特的方面。雖說其武器裝備的總體科技水平並不高,人機功能也相當的差,但是卻很適合我們這支整體知識文化程度也同樣不高,甚至可以說偏低的軍隊。」

「眼下這場幾乎已經將全球都卷入進去的戰火,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新的一次世界大戰。相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說,這次大戰幾乎全新的作戰模式,打破並超越了原有所有的作戰模式。」

「在這場戰爭之軍事技術的更新和戰略、戰術的發展速度,幾乎是難以想象的快。如果我們不能在本就已經很有限的武器來源渠道之中,選擇上有一定的長遠眼光,我們將會很快被淘汰。」

「至於我從蘇聯人索要他們在戰場上繳獲的德軍坦克、一百毫米以上火炮、裝甲車輛,以及鋼盔,是因為我們即便拿到了這些生產技術和全套圖紙,按照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力,仿制的過程也會相當的緩慢。」

「而且我們的產能有限,如果集中生產七十六毫米野炮,勢必在短時間之內,其余的裝備數量產量要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數量上。那么我們急需的缺口怎么辦?在美國人短時間之內,無法滿足我們需要的情況之下,他們在戰場上的戰利品,就成了解決我們燃眉之急的首選。」

「德軍的火炮性能雖說比不上蘇軍的,但是比美國人的火炮性能並不差。其坦克的性能,還在美國人之上。其三號、四號坦克的性能,雖然比不上t三四坦克,但是在人機功能方面卻還在蘇制坦克之上。對付日本人的坦克,無論是威力還是防護力,都是足夠了。」

「如果蘇聯人答應,那么我們就可以使用較小的代價,換取可以滿足自身需要的裝備。而我們自己的兵工廠,則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有效的吸收蘇美德三國的技術,並最終形成自己的研發能力。」

「兩位老首長,並不是我楊震過於托大,而是形勢逼的我不能不這么做。我們的技術底子太薄弱了,即便拿到目前還先進的武器裝備圖紙,吸收的也很緩慢。等到吸收了,完成仿制了,按照目前武器裝備的發展速度,這些裝備恐怕轉眼又變得落後了。」

「蘇聯人去年轉讓過來的t二六坦克圖紙,到現在我們也沒有能做到完全的吸收。除了四十七毫米坦克炮的技術,吸收的比較快之外。其余的技術,吸收的異常緩慢。一個發動機的生產技術,到現在還沒有吃透。而這種坦克,在歐洲戰場實際上已經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