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只是聊勝於無(1 / 2)

當然楊震要求蘇聯太平洋艦隊協助培訓一批遠程飛行員的要求,並沒有得到擔心惹怒日本人的蘇聯方面的多少協助。在這個方面蘇聯人只提供了一批海上定位的六分儀,並在兩個月的時間之內,為抗聯培養了二十個機組加上四十名導航員。

這二十個機組和四十名導航員,在蘇聯境內的所有學習經歷,除了學習利用儀表飛行以及海上用六分儀定位之外。其余所有的課程就是駕駛伊爾四轟炸機,按照其最大活動半徑,在已經一片雪白的鄂霍次克海上空飛行了幾個來回。

所有的實戰訓練,也就是將堪察加半島沿海一個荒蕪人煙的小島當成目標,每架飛機投擲了幾枚炸彈。至於其他的,再沒有學到什么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些航空兵人員就回國了。其速度之快,出乎人的想象。

對於蘇聯在這方面的敷衍舉措,楊震倒是沒有怎么太意外,也沒有過於追究。本身就缺乏遠程轟炸經驗,海上遠程長途飛行經驗也不足的蘇軍,培養出來的飛行員也只能應急而已。

其真實作戰能力,與七七事變之後多次從濟州島起飛進行跨海轟炸的日本海軍航空兵,可是差的太遠了。受過特殊訓練的日本海軍航空兵,這方面的經驗還是相當豐富的。相比較之下,蘇聯方面差的太遠。

楊震也沒有指望他們自身都實力不強的情況之下,能夠給抗聯培養出來多少人才來,實際上被選派去的這二十名飛行教官,都是中隊長一級的干部。而在松花江大空戰之後,就在地面上接受過被俘的日本海軍航空兵遠程轟炸機飛行員和導航員的訓練。

對於楊震來說,蘇聯人願意提供地方訓練那是最好,不願意也沒有什么可指責的。因為在美國人大量的援助抵達之前,抗聯手中航程能夠抵達日本本土的轟炸機數量並不多。即便是培養出來大批的飛行員,但是沒有轟炸機也是枉然。

而且蘇聯人的遠程導航能力,長途飛行轟炸的能力,與英國相比相差太多。這一點從蘇德戰爭爆發以來,蘇聯人為數不多的對德轟炸的失敗經歷,就可以完全看出來。第一次空襲不過出動了十四架伊爾四轟炸機,中途倒是迷航了一多半,只有六架抵達柏林上空。

就這還是專門在海上飛行的海軍轟炸機飛行團,換了原本應該執行戰略轟炸任務的空軍之後,表現非但沒有改進,反倒是顯得則更差。經常是出動了十余架的轟炸機,只有寥寥幾架找到了目標,剩下的不知道都飛到什么地方去了。而遭受的戰損比率,遠遠的高於他們轟炸取得的成果。

發動機故障和飛機自身的原因,以及被草木皆兵的自己高炮部隊和戰斗機部隊攔截,引起的戰損又遠遠高於在敵軍防空火力下的損失。甚至達到一次出動十二架佩八遠程重型轟炸機轟炸柏林,只有四架飛抵目標的戰例出現。

剩下的不是因為迷航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就是被自己人給打了下來。更多的是因為發動機的故障墜毀在中途。蘇軍的遠程轟炸戰術,以及實際的訓練水平在楊震的眼中,簡直可以說就是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