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2 / 2)

再加上眼下四平周邊的日軍密度,遠遠的超過當初的綏南。以及日軍可投入南滿戰場上後續的力量的規模。並且遼東遠遠超過陰山寬度的山區地形限制,並不太適合裝甲部隊大規模長途奔襲和穿插。

而沒有裝甲部隊的參與,單靠連重炮也不能配備的步兵單獨迂回穿插。不僅進展速度要受步兵行動速度,以及攻堅能力的拖累會異常的緩慢。就連投入的兵力,也要遠遠的超過抗聯可以承受的能力。

所以通過整體考慮,早在執行豐收者計劃的時候,楊震放棄以坦克集中突擊日軍相對薄弱側翼的戰術。還是最終決定速戰速決,只要達成戰役發起的目的就立即撤退,也就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

再加上如果現在就將關東軍打殘,並收復全部東北,並不符合抗聯,乃至整個中國的戰略利益。現在就打殘了關東軍,以南滿在日軍整個戰爭布局之中的重要性來看,此戰勢必會將其他戰略方向的日軍吸引過來。

這樣反倒是整個對日作戰戰線之中,實力最弱的自己,承擔了最重的作戰職責。也就是說實力最弱的抗聯,要抗擊整個日軍的主力,以及最重的攻勢。這無疑是眼下的抗聯,絕對無法承受的。

日本人可以選擇放棄入侵澳大利亞,可以選擇放棄進攻印度。但是日本人是絕對不會選擇放棄南滿,乃至整個中國戰場的。如果當初日本人能吐出一部分他們吞下的肉,那么也許整個太平洋戰爭就不會真正打起來。

一旦日軍大本營有認為南滿真的守不住的危險,他們會立即調動重兵回援東北。那么對於有生力量,已經傷亡不輕,戰斗力損失幾乎已經可以說到了頂點的抗聯來說,那才將會是一個滅頂之災。

別說抗聯只是中國戰場上,諸多方面的一部分。就連現在的整個中國,也都沒有這個能力去承擔現在的日軍戰略重點全線轉移的這個重擔。沒有實力去與規模已經達到幾百萬的日軍,卻進行全面的抗衡。

現在各個戰場上的日軍,不是當年七七事變之後的日軍。當年日本本土並未因為侵華戰爭,進行本土的總動員。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規模雖然龐大,但始終在控制盡可能的避免影響到國內的正常經濟秩序,以及動搖國力的度上。

也就是說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最多只能算投入了半個身子。本土非但沒有進入總動員,還在需要保持龐大陸軍的情況之下,並未減少對海軍和其他方面的投入。

甚至還有精力和能力,保證對東北的持續投資。日本人很明顯,不想為了中國而牽制國內的正常經濟發展和生活。同時對於中國地形復雜,同時也相當貧困的西部,也阻止了日軍繼續西進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