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給你的最後一次機會(2 / 2)

「你不要急於回答我,如果讓你去津浦路你會怎么做。你現在做的是要仔細的好好想一想,這些要求你能不能真的做到。我也不著急要你的答案,等到陳翰章那里之後,我在找你談。」

「老杜,不管你怎么想的。但是有一點我可告訴,整個渤海灣作戰對我們整個戰場可謂是至關重要。你如果要是答應了卻沒有做到,影響了整個戰局的發展。到時候就算我在離不開你,也保不住你這個腦袋。如果做不到就趁早提出來,不要因為你一個人的失誤,影響到此次會戰的結局。」

楊震的這番話說完,杜開山倒是沉默了下來。一號的語氣雖說與自己在商量,但他知道這是一號給自己的最後一次機會。如果自己選擇放棄,一號雖然不能說什么,但也注定了自己肯定會被放棄。以後再想上戰場帶兵打仗,恐怕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做為一名軍人,一號不喜歡那種不敢接受挑戰的部下。做為一名指揮員,一號更不喜歡那種避重就輕,不敢擔擔子的干部。如果有那個干部觸及到這兩點,尤其是第二點以及軍事干部,他會毫不猶豫的舍棄。

如果自己選擇接受,那么一旦自己再犯老毛病,等待自己的很可能會連軍裝,都不可能有機會再穿了。杜開山很清楚一旦日軍反撲,整個渤海灣一線意味著什么?那是整個河北戰場右翼,而且是無任何屏障的右翼。

別看渤海灣瀕臨大海,但是對一支有著強大海軍的軍隊來說,這片大海根本就不足以成為任何的障礙。無論是滿清時期的第二次鴉片戰場,還是庚子事變時期的八國聯軍進北京,都是從海上登陸的。

整個中國有海無防的歷史,讓中國那幾千公里的海岸線,從來就不是抵御外敵的天然屏障。反倒是成為一道連門都沒有,敵軍想來就來,想在什么位置登陸,就在什么位置登陸的便捷通道。

就是七七事變之初日軍也通過海運,從其控制的塘沽港短時間之內,增調了大批的軍隊。這幾天被一號逼著研究海軍登陸戰史的杜開山很清楚,對於一個沒有強大海防的國家來說。在面對有著強大海軍的軍隊作戰時,大海根本就不可能成為一道天然的屏障。

而整個渤海灣的沿岸,地形又都處於平原地帶。一旦被日軍突破津浦路,無論是向北可以威脅平津地帶,切斷河北戰場與關外的直接聯系。向西對整個河北戰場的側翼,可以形成致命的威脅。這么好的前景,日軍絕對不會不在這個方向動腦筋。

雖說剛剛開化的海水還很冷,但比不代表日軍就會老實的等待,海水升溫到足夠洗海水澡的溫度。當年淞滬會戰日軍在金山衛登陸的時候,已經是上海的十一月份。金山衛的海水溫度,一樣沒有那么的暖和。

日軍要是真的登陸,杜開山不會有任何的害怕。對於他來說只怕日軍不來,而不會擔心日軍來多少。但也正像是一號說的那樣,誰也不能保證日軍不會在渤海灣登陸。畢竟其眼下的整體戰局,早就已經與當年七七事變之初不同了,日本海軍也沒有當年的那個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