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2 / 2)

六零重組家庭 驪偃 1515 字 2023-02-10

楊場長家在路邊,屋里亮著燈,冒著蒸騰的熱氣。

幾人一進院,門簾掀開,他愛人系著圍裙,熱情地迎了出來:「快,屋里坐,西屋的炕剛點上,還沒燒熱,這邊請。」

一屋兩炕,南邊的炕已經騰出來了,北邊炕上的老太太穿鞋下地,一邊系著罩衣鈕子,一邊熱情地同兒媳一起招呼大家上炕,幾個孩子趴在被窩里好奇地看著眾人。

蘇梅伸手從兜里掏了把補充營養的奶糖,遞給小瑜兒,讓他給哥哥姐姐們送去。

汪師傅將竹筐遞給楊長場的愛人葛大嫂。

葛大嫂不由看向丈夫。

楊場長不讓要。

不要東西,汪師傅便伸手掏了幾斤糧票遞了過去,最後還是老太太做主,讓兒媳收下了竹筐。

除了大米、煙、酒,都不是多貴的東西,只是稀罕,不多見罷了。

大家脫鞋上炕,感受著從身下源源不斷轉來的溫度,長舒了口氣,瞬間有一種活過來的感覺。

很快飯菜就端上來了,大盆的酸菜燉魚,一饃筐玉米餅子。

吃完飯,西屋的炕也燒好了,那屋的格局跟這屋一樣,也是一屋兩炕,只是小了不少,睡他們幾個是夠了。

炕上鋪著席子,葛大嫂和楊場長抱了他們屋的被子過來。

「弟妹,」葛大嫂不好意思道,「你稍等一下,被頭我給你換換。」

這年頭大多數人家穿衣都沒布,更別說什么被罩了,遂講究些的人家就在被頭縫層布,臟了拆了換一條。

有的沒有替換的,要等拆洗的這條干了,再縫上去。

看著方才還蓋在幾個孩子身上的被子,蘇梅忙攔道:「大嫂,不用,我們帶的有被子。」

趙恪這會兒也反應過來了,這年頭大家都不富裕,棉子厚棉衣之類的那都是有數的。

「對,車上帶的有,大嫂,你趕緊抱回去給孩子們蓋上,我們這就去拿。」

說著,趙恪帶著師長明、汪師傅,打著手電出了門。

家里現蓋的被子都被保姆裝了純棉的被套,不是太厚,好在下面是熱炕,上面可以壓層軍大衣。

和衣躺下,聽著此起彼伏的呼嚕聲,蘇梅一時有些睡不著。

趙恪攬著人,附在她耳邊小聲道:「怎么了,哪兒不舒服嗎?」說著,手穿過線衣秋衣覆在了她小腹上。

「沒有。」蘇梅抽出他的手放在腰上,翻了個身,跟他面對面道,「公安局家屬院是不是也跟這邊一樣?」好小,好逼仄。

「估計差不多。」趙恪輕輕地拍了拍她的背,「睡吧,哪兒不滿意了,天晴了,咱找人修修。」

「嗯。」

……

有了楊場長的雪撬送行,趙恪的意思,師長明可以開著車回家了,免得雪越下越大,明天他不好走。

師長明不放心,硬是坐在雪撬上跟了過去。

幾人穿著軍大衣圍著被子,坐了六七個小時,腿麻了,臉木了,11點多,終於到了伊嘎。

看著建在半山坡的一片泥草房,幾人相相相覷,這是市?!

縣城都不算吧,就十幾戶人家。

「哈哈……失望了,」楊場長看著震驚的幾人,樂道,「比我們當初好多了,不管怎么說,你們這兒還有些人家,我們那會兒開荒墾在草甸,連個容身的窩棚都沒有,夏天那個蚊蟲多啊,能把人吃了。」

小鎮久不來外人,突然來了三架雪撬,一聲喊,瞧熱鬧的都出來了。

遠遠地跑來三個身著藍制服,軍大衣的公安。

三人到了近前,目光在師長明和趙恪面上掃過,試探地尋問道:「可是趙局長?」

「我是。」趙恪沖三人敬了個軍禮,掏出調令遞過去,「局里就你們三人嗎?」

「還有老局長,他算著你這兩天就該到了,帶著人去打魚了,說是要給你嘗嘗咱們這兒的河鮮。」

伊嘎地處黑龍江跟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素有『金色魚灘』的美稱,全縣十幾戶人家,百十口人,全靠打漁為生。

趙恪看向遠處的江面,果然瞧見幾個小點,「家屬院在哪?」

「這邊。」三人沖圍攏過來的孩子揮了揮手,在前引路。

蘇梅掀開被子,下了雪撬,接過江師傅拋來的一包水果硬糖,沖孩子們招了招手,不知這里生活著哪個少數民族,孩子們中有些穿著彩色的民族服飾。

不過聽他們說話,跟旁邊的小朋友沒有什么不同,想來,兩個民族已經很好融合在了一起。

分完糖,蘇梅也從這些孩子口中了解了些情況,比如大家的日常,除了捕魚,賣魚、曬魚干,還織網,賣網、給人打馬掌。

折了根樹枝,蘇梅彎腰在路邊的雪地里拋了拋,很肥沃的黑土。

「這么肥的土,你們沒想著種點土豆、米玉吃?」蘇梅好奇地問一旁的婦人。

「江里的魚都打不完了,誰還費那個工夫種地啊?你沒聽說過嗎,『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說的就是咱們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