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諸事(1 / 2)

北雄 河邊草 1512 字 2023-02-14

這一年三月間,張倫和徐世績商議之後,派心腹前往南陽密會宋王楊道生,未幾,楊道生率部降漢王李破。

聽著簡單,可這中間一來一往,卻是牽系頗大。

若是梁國國內還安寧,保持著一定的擴張勢頭,宋王楊道生肯定是不會這么干脆的。

張倫和徐世績派人過去的正是時候,敏銳的嗅覺加上果斷的手段,便得了許多疆土以及軍民十數萬眾。

而這期間出力最甚的其實不是張倫,而是徐世績。

之前率軍剿匪,殺單雄信,算是立了些功勞,可結果並不如他心意,因為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想要把自己摘出來,領了功勞不說,再落個好名聲什么的。

當初在瓦崗時,這是大家慣用的伎倆,畢竟大家皆為兄弟手足,內訌不怕,就怕擔上個壞名聲。

為什么在後來人眼中這些聚眾為亂的匪伙大多都還有個好名聲,其實除了作者們抓住了普通人的草根情節之外,另外的原因就在於此,人家「講義氣」嘛。

可按照當時的情形而言,瓦崗匪在河南是個什么聲名就不用說了,在朝廷眼中,他們是亂匪,在百姓眼中,他們同樣是殺人魔王。

也就是大家都活不下去,不然的話,又怎能讓殺人越貨的瓦崗匪壯大起來?

如今徐世績想故技重施,卻哪里能夠如願,李破肯定是不能容忍這種既想當表砸,又想立牌坊的惡劣行為。

於是徐世績碰了一鼻子的灰,連功勞都沒剩下,嗯,剿個匪患,在繼承了大隋遺產,向來自詡正軍的晉地軍伍當中,確實也算不得什么功勞。

不過呢,在河南戰亂中歷練出一身的強悍以及厚厚的臉皮的徐世績很快就從郁悶中恢復了過來,轉著眼珠想重立新功。

他「理想遠大」,可不會容自己總是在張大胡子或者劉大胡子麾下任由調遣,最起碼他是要與這些衛府將軍們平起平坐的。

沒幾天,宋王楊道生便被他給盯上了,至於他是怎么勸服城府並不比他稍淺的張大胡子,又是怎么派人過去跟楊道生分說利弊,其實不用細說。

兩位領兵陣前的軍中將領幾乎是自行其是,便把事情做了下來,傳來晉陽的只是一封捷報而已。

李破沒怪兩人自作主張,因為之前他給兩人的軍令就有著便宜行事之言,可他真是沒想到,張倫兩個能撿這么大個便宜回來。

但話說回來了,此事對於今年的戰事卻未知利弊。

楊道生不降,李破不可能在這會曉得梁國之內到底發生了些什么,其實沒過幾天,又有消息從楊道生那里傳來,晉王董景珍舉長沙降唐,也不知董景珍是怎么想的,隔著千山萬水,投入到了李唐的懷抱之中。

他和幾年前的元寶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結局也差不多,根本得不到李唐援應,四月初的時候,王仁壽便將其圍在了長沙城中。

不幾天,董景珍便被張綉舊部所殺,王仁壽率軍定長沙。

這還不算完,林士弘瞅見了機會,率軍反撲,立足未穩的王仁壽交戰不利,退守長沙城中,向蕭銑求援。

蕭銑掉寧長真,李光度兩人率軍援王仁壽,敗林士弘,才算稍稍平息了南邊的戰火。

可接下來,蕭銑又令王仁壽等人清洗張綉,董景珍舊部,這樣的昏招在隋末豪傑身上已經犯了無數次,蕭銑是一點也沒得到什么教訓。

一封詔書至長沙,讓王仁壽和寧長真,李光度三人坐蠟了,他們可不是王世充,樊子蓋,激烈的爭吵過後,寧長真,李光度不管不顧的率軍回了轄地,再也別想支使他們了。

王仁壽猶豫再三,錯過了最佳時機,張綉,董景珍舊部們聞訊,心驚膽戰外加群情激憤,那還有什么說的,長沙城中一場亂戰過後,趕走了王仁壽,也沒什么勝利者,將軍們握著滴血的刀子相互提防,不久便作鳥獸散。

有的去投杜伏威,有的則降了林士弘,有的則去山中落草為寇,不一而足,剛又被削的滿頭包的林士弘乍逢驚喜,不費一兵一卒,重據長沙。

這真是一出誰也預料不到的悲喜劇,好像比當年王世充,李密等人在河南鬧的還起伏跌宕幾分。

當然了,三月中的時候,董景珍還活著,只不過是剛打起了李唐的旗號,消息從楊道生處傳到李破耳朵里的時候,除了給他增加了幾分緊迫感之外,倒也沒有太多的感覺。

只是楊道生歸降,讓他有些措手不及,在此時跟蕭銑交惡,肯定於大局不利,可有多不利,卻又說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