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長安(1 / 2)

北雄 河邊草 1560 字 2023-02-14

傍晚,太極殿中燈火搖曳,李淵和他的臣子們相顧無言,氣氛是如此的凝重,以至於連殿外的侍從以及衛士們都屏住了呼吸,唯恐聲音大些,受了池魚之殃。

初春還有些冷,李淵年紀大了,受不得寒,可此時此刻的他,卻已顧不上什么春寒料峭,只覺得胸膛好像有一股火焰在燃燒,還是越燒越旺的那種。

他威嚴而又凌厲的目光在殿中不住逡巡來去,好像在找一個宣泄的出口。

殿中的人其實不算多,為首的是剛回京不久,並立即官復原職的中書令,宋國公蕭禹,以及尚書右仆射,魏國公裴寂。

其余幾人則是中書侍郎,莒國公唐儉,內史侍郎封德彝,兵部尚書殷開山,剛剛卸任益州行台左仆射的太子詹士,鄼國公竇軌以及他的弟弟,左屯衛大將軍竇琮,左武衛大將軍姜寶誼,左驍衛大將軍,薛國公長孫順德。

當然,從這些人的背景中也可以看的出來,這幾年秦王在朝中勢力大增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幾人都是匆匆而來,像是內史令蕭禹衣衫多有不整,左屯衛大將軍竇琮則滿身的酒氣。

人不多,大多都是李氏宗親,其余皆為身居要職的心腹重臣,他們也是剛剛得知強敵來犯的消息。

漢王李破如今已是李唐上下繞不開的話題,兩家屢屢交戰,在唐軍接連戰敗之下,眼瞅著漢王李定安成了一地豪強,有了與眾家諸侯爭鼎天下的資格。

前些時風陵渡口一戰,徹底打消了一些人東出的念頭,於是朝野間先平蜀患,再圖其他的聲音大了起來。

由於有秦王李世民的鼎力支持,皇帝李淵雖並不認同,可也猶豫了起來,並接連下詔調河邊人馬西去,換句話說,皇帝李淵算是默認了大體戰略的轉變。

可初春之際,漢王李破率軍西來,一戰便渡過了黃河天險,殿中多為知兵之人,聽聞戰報的第一個感覺其實只能用兩個字來概括,凶險。

馮翊首當其沖,其次便是韓城與潼關,勉強再加上永豐倉,這邊是河邊幾處要隘。

當日李淵領軍南下的時候,走的也是這個老路,當時是關中大寇孫華獻了馮翊,讓李淵一舉渡過黃河,又有李秀寧相應,屈突通所率隋軍隨之大潰。

李破和李淵比不得,關西人可沒有翹首以盼漢王來救大家於水火,此時的關西地面雖說已經顯出了缺糧的兆頭,可還算穩固安寧,至少沒當初那么多的盜匪和飢民。

這些情形自然而然便會顯現在眾人心頭,而以他們的經歷,就算心有忐忑,也不會表現出驚慌失措的模樣,關西的貴族們,大多心雄氣壯,沒什么膽小鼠輩。

此時殿中的諸人其實都在消化著剛傳來的訊息,准備著接下來回答皇帝的詢問,而包括李淵在內,眼睛都時不時的望向殿門處,顯然在等待著什么。

而值得這些人相候的,自然便是當今的皇次子,尚書令,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了。

秦王李世民病重的消息大家都知道,可軍情如火,卻也顧不得那么多了,這里一大半人都在想著秦王能挽此危局,至少……露個面,也能讓人心安一些不是?

即便是李淵,此時恐怕也和眾人仿佛,希望次子能快些出現在眼前吧?

可見,這幾年秦王李世民雖未出京師,可分量上反而愈加重要了起來,無論皇帝還是太子,拿秦王也沒了太多辦法,瞧瞧現如今殿上這些人,除了裴寂和殷開山兩個,誰又與秦王沒有點瓜葛呢?

李淵細長的眼睛半眯了起來,疲憊慢慢襲來,讓他頭腦有些昏沉,而他卻在努力的振作著精神,想要像往常一樣,表現出符合他身份的威嚴和穩重。

而他也比他的臣子們更能意識到當前的危險,因為長安守軍已不足以出援馮翊,征戰數載,國中疲敝不說,兵力也漸漸吃緊了起來。

重外虛內這個詞可不是後來才有的情形,作為關中頂級門閥中的一員,又乃前隋外戚,所以自進入長安以來,有著天然的優勢,可以驅使關西子弟,少慮其余。

換句話說,長安里面除了些腦子不太好使的家伙,沒誰會在這么個戰亂時節在關西李氏身後桶上一刀。

有鑒於此,大兵布設於外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這樣一來,弊端也就隨之而來,河邊一旦有事,長安這里應對的辦法也就不剩幾個了。

李淵的眉頭不知不覺間擰了起來,顯示出幾道深刻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