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腹心(1 / 2)

北雄 河邊草 1530 字 2023-02-14

李破給陳孝意的回書言辭懇切,也不用別人代筆。

「公與朕遇於馬邑,為朕收代州三郡,事業初成,之後君不疑臣,臣不疑君,十余年間君臣相得至今,此古之少有之事,日後必成佳話無疑。

今卿上書請辭,朕覽來信,思量再三,不能相強,允公歸老,若身體還堪奔波,便可來長安相見,若不成,也可在晉陽安居,或歸於故土。

……

卿向為朕之肱骨,今半路而辭,朕心甚為惋惜,還望卿能保重身體,觀朕治理天下,以盛世相酬。」

寫完這封書信,李破心里愈加難受了起來。

當年他在代州遇到的兩個老臣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個是王仁恭,這人無疑是一個純臣,雖然辦了件糊塗事,但那一身的風骨卻是李破自己絕對無法具有的,前隋遺臣當中恐怕只有衛玄,陰世師,樊子蓋,堯君素等人能跟他相提並論。

這些人陸續故去,順便也敲響了前隋的喪鍾,忠臣往往現於王朝末世,可憐可恨又可嘆。

其人臨終所言,李破至今記憶猶新,王元實並未想著自己的身後之名,也未惦念家人,而是念念不忘馬邑百姓,愧疚之情溢於言表。

所以李破才為其樹碑以為留念,並在代州三郡廣為宣示其人抗擊突厥之功績,掩其過失,至今馬邑郊外的墓園之中,依舊有人為其奉上香火。

而陳孝意就是另外一位了,他和王元實都是臨危受命,到代州的主要使命就是牽制李淵,至於防御突厥南侵,當時洛陽的那些人估計想也未想。

王元實用他的生命詮釋了忠誠二字,陳孝意則投了李破,其實同樣都存著一番以百姓為念的大慈之心,只是亂世已臨,他們無法力挽狂瀾,只能各選道路而已。

陳孝意在李破身邊是出了大力的,並代兩州數載積蓄,都有陳孝意的功勞在里面,後來的臣下們都不敢在陳孝意面前放肆。

一個是因為陳孝意得到了李破的信重,第二個就是他本人的才能和人格魅力所致了。

李破不是一個感性的人,可每每想到陳孝意的歲數,心里都會一揪,可見陳孝意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晚間,他把溫彥博,蘇亶兩人叫到甘露殿寢宮,一邊跟他們飲酒,一邊回憶著晉陽舊事。

「陳中書要告老了?」

蘇亶驚問了一句,溫彥博點著頭,陳孝意的奏疏是先到吏部,由吏部尚書裴世清親自交到他的手里。

裴世清年歲也不小了,感嘆著歲月無情催人老,卻還有些羨慕陳孝意能活那么大的歲數,如今功成身退,正是臣子們最希望能擁有的結局。

輔佐君王建功立業,揚名於世,最後還能歸老田園,安度晚年,實在令人羨煞。

唯一讓人有些遺憾的是,陳孝意出身河東陳氏,正是他的老鄉,可這些年鏗鏘一面,沒能與其人坐而論道,結交一番,實乃生平憾事也。

此時溫彥博看著皇帝的臉色,除了為陳孝意感到惋惜之外,卻也感懷於君王的念舊,作為臣子,這無疑是值得他們慶幸的一件事。

陳孝意請辭,皇帝看上去頗為傷懷,那異日他們離開,也定能得到君王的記掛,以此觀之,他們確實跟對了主人啊。

「至尊要不要挽留一下,前些時那邊來信,陳公身體康健,神思清明,至尊要他留任兩年,應該沒什么……就算去意已決,也當推據再三,以顯其榮。」

這是官場規矩,親近的臣子請辭的話,君王都要再三挽留,對雙方的名聲都有好處。

可李破只稍一沉吟便道:「你們都是我心腹之人,你們知道朕為人如何,朕也知道你們秉性怎樣,就不用做給外人看了。

再說陳孝意年紀大了,還要強留於他,朕於心不忍,唉,希望他能過上幾年清閑日子……

咱們這些人啊,都算是應時而生,費盡艱難才有今日,我只願你們也能和他一般,與我善始善終,到時你們請辭,我也不會挽留,只會為你們高興。

那說明你們一直恪盡職守,終得善果,我呢,賢明不改,寬厚仁愛,未讓功臣們寒了心。」

這無疑是推心置腹之言,讓溫彥博,蘇亶兩人都是動容不已。

蘇亶感激的道:「至尊放心,我等絕不讓陳公專美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