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進軍(1 / 2)

北雄 河邊草 1519 字 2023-02-14

三千降俘,留在哪都是禍害。

東遷的人們驚魂未定,不可能讓他們來看管降俘。

後續的援軍短期內不用指望,因為朝廷大軍大部分正在北方邊塞布防,這是徐世績等人離開長安時都知道的事情。

隨軍而行也是麻煩,不但要看管他們,還要浪費糧草。

有了這些前置條件,結果也就很明顯了。

徐世績看了蕭嗣業一眼,心說這廝不是好人,已經是第二次了,總想讓主將來出頭擔責,也不知這廝在竇建德那邊經歷了什么,一個出身蘭陵蕭氏的人,竟然成了這么一副鬼樣子。

當然了,老大別說老二,他在河南時也沒少跟人耍了心眼,只不過現在成了駙馬大將軍,就很少有人願意這么得罪於他了。

實際上,蕭嗣業說完也後悔了,他一個新降之人老實的先立下些功勞才是正經,此時多嘴就有點多余。

也是在河北待的久了,和誰共事都要防著一些,而且那邊的將軍大多是些粗人,你不提點他一下,他就想不到點上。

習慣已經養成,就很難改正,時不時的就要來上這么一句,他倒沒有多少推卸責任的意思,可卻很是得罪人。

好在還有阿史那大奈在側,他心眼沒旁邊兩位多,此時便晃著他那大腦袋附和道:「要俺說啊,要什么降俘?還想去長安獻捷不成?又不能走漏了消息,不如都殺了了事,反正功勞已經立下,誰也搶不走了不是?」

他倒也知道這些降俘的麻煩之處,不算糊塗到底。

徐世績稍一沉吟,還沒等他開口,那邊蕭嗣業便道:「將軍所言正合吾意,雖說有違軍規,但大事在前,咱們哪里顧得那許多?還請大將軍下令,我願親自操刀斬殺降俘,事後若是有人問起,也與兩位將軍無涉。」

阿史那大奈咧開大嘴就樂了起來,向蕭嗣業抱了抱拳,那意思十分明白,這事俺就不跟你搶了,但事後咱就交了你這個朋友。

徐世績也笑,這才像話嘛,什么事都推給他徐懋公,真是不知死字怎么寫。

於是干脆的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勞蕭將軍了,你也放心,咱們這一趟功勞不小,殺點降俘算什么?若真有人拿此事來做文章,用不著蕭將軍來頂,自有俺來應付。」

蕭嗣業抱拳道:「多謝大將軍體諒。」

輕描淡寫間,降俘的命運便已注定。

此役徐世績率七千余眾,破吐蕃大軍兩萬兩千余眾,俘獲三千余人,盡斬之,隨後在會寧川上休整一日,回軍金城。

……………………

此時張倫等人所率大軍主力早已得到吐蕃人過湟水北上的消息,並開拔多時,大軍過金城,至枹罕。

會寧川大勝的消息傳到軍中,張倫大喜,立即傳令徐世績部趕來匯合。

大軍主力隨即再次開拔,沿黃河進入河津縣,渡過黃河到化隆,此時徐世績率部趕來,重又聚兵於一處。

到了此時,吐蕃人的後路完全已被唐軍所切斷,吐蕃商人還在不斷的蒙頭蒙腦的撞上來。

而這個時候大軍上下已是充滿了憤怒的情緒,因為他們在化隆見到了吐蕃人屠城的慘狀,而吐蕃人為求急速進軍,根本未曾掩埋,焚燒屍體。

化隆城中一片狼藉,化隆百姓的屍體遍布於城中各處,早已腐爛多時,滿城都充斥著屍體腐爛的酸臭味道。

大量的食腐動物聚集在這里,大軍到後都驅趕不散,其中慘狀幾乎無法用言語來描述。

張倫又派人去到達化,河津等處探查,那里皆已是空城,老人和孩子被聚在一起殺死,青年男女不用想就知道已被吐蕃人擄掠而去。

實際上他們大部分都死於高原惡劣的氣候,能夠到達吐蕃腹地的十不存一。

吐蕃人可謂是惡跡昭彰,張倫等人大怒之下,隨即傳令全軍各部,之後與吐蕃人交戰,不再收留降俘。

大軍未在化隆多做停留,只是在化隆放了一把大火,將化隆城焚燒殆盡,以避免瘟疫傳播。

離開化隆,大軍以薛萬徹,張士貴兩部為先鋒,向北沿著吐蕃人的足跡直驅湟水,見過化隆慘像的唐軍將士,根本不用將領們再鼓舞士氣,殺氣漸漸已在大軍當中不停凝聚,唐軍上下皆已迫不及待想與吐蕃人短兵相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