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談論(1 / 2)

北雄 河邊草 1528 字 2023-02-14

王慶和王祿想聽到的就是這樣的一些話語。

王琦身份特殊,出京之前一定會得到一些囑咐,還有就是她是宮中的貴人,後宮有數的女官,消息靈通之下已經可以影響外朝的官員們。

能和她對坐交談,是官員們夢寐以求的機會,也許輕飄飄一句話,就能改變官員們的命運。

就像現在短短一句話當中,信息就非常的豐富。

晉陽書院是陳孝意上請所建,談不上建的很慢,因為長安那邊允建晉陽書院的文書到達晉陽也才兩個月,加上陳孝意辭歸,並州總管府長史薛收病歿,紛紛擾擾間,能把晉陽書院的選址之事定下來,已屬不易,肯定不會像建長安書院那么快法。

而皇帝比較關注晉陽書院的建設問題,對於王慶來說並不新鮮。

之前他雖然常年在外,可畢竟是兵部尚書,朝中的消息多數瞞不過他,還有就是臨出京之前,陛辭之時皇帝也給他說過此事。

晉陽書院的作用和重要性在他心中盡都有數。

但對於王祿來說就不一樣了,他知道晉陽書院是仿照長安書院設立,但其中到底有何意味卻還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還以為是陳孝意辭歸之前請建晉陽書院,一來是討皇帝高興,二來也是想給自己添點光彩,在晉陽留下點名聲什么的。

嗯,這就是地方守臣和朝官的區別,地方上的官員不論官職如何,政治敏感性都和京官無法相比,要不怎么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呢。

比如說科舉改制之事在晉陽已經討論多時,晉陽官場中人無有不知,但是能將晉陽書院與科舉選才聯系在一起的就屈指可數。

哪像長安那邊,長安書院也才剛剛開建,朝臣們就已經聽到了不少風聲,有些人更是直言不諱的說,重開科舉就在眼前。

……………………

怨不得要去晉陽書院的選址之處觀瞧一番,還以為是特意給陳公一個面子,原來竟是如此重要,於是王祿默默的在心里給晉陽書院加了個優先級。

作為太原郡守,他在此事上是有發言權的。

不過王慶先道:「招納晉地賢才……當年李淵為太原留守,走時就是眾人依附,後來至尊南向長安之時,帶走的也都是晉地之精華,哪里還有許多賢才可用?

顏相時等不日即將到來晉陽,臣可還想著上書請至尊再派些人過來呢。」

王祿一看他在訴苦,也點頭附和道:「總管說的是啊,比如吾等這些留守之人,便是在為至尊看守家業,像薛伯褒那樣的賢能之輩,真的歿一個少一個,若臣能去長安,肯定要問一問至尊,還記不記得故土,豈能得有天下便不分親疏彼此?」

這話說的不很恭敬,但在座的其他兩位卻都笑了起來。

皇帝起兵在雲內,可在世人眼中,皇帝的龍興之處肯定是在晉陽,所以並代兩州的人們都視皇帝為自己人。

兩邊的人一旦遇到,就此爭吵起來的故事已不知凡幾,比如說從代州那邊過來晉陽任職的官員們,就像王祿,和並州的官佐們飲酒,總要為此爭辯上幾句,不然大家都會覺著少了點什么似的。

而王慶說的其實也是實情,不論李淵還是李破,他們南下長安的時候都帶走了很多人,那些人各個才干非凡,說一句晉地之精華真不為過。

而且晉地也非文風鼎盛之地,走了那么多的賢能之人,後輩們卻還沒有跟上,此時正是青黃不接之時,想要引晉地人才入晉陽書院,那不止是浪費,而且之後也無法像長安書院一般很快的讓晉陽書院揚名於世。

王琦也知道,眼前這兩位所言並非是說給自己聽的,便也笑道:「我可沒有叔父,大兄這樣的見識,也只這么一說。

可養育賢才之事至尊極為重視,兩位可要上心一些,至於是引他方鸞鳳來棲梧桐,還是自取清泉而溉沃土,就是兩位所要抉擇之事了。

我也是晉人,自小生於晉陽,所以只想著能做一些於鄉人有益之事,我以為眼光要存於長遠,切莫為求富貴而行急功近利之舉。

這點小小的心意還望兩位能細加考量一番。

如今天下已平,不分彼此的事情至尊肯定要多做一些,以安天下官民之心,咱們這里以後吃了虧,可莫要叫冤,畢竟自家人有些時候是要吃些虧的。」

這話說的很是大氣,不像出自女子婦人之口,王慶和王祿稍稍對視,大致上都是一個心思,南園之主果然名不虛傳。

當年王琦少時,自號南園主人,揚名於晉陽城中,如今記得的人已不多,可作為王氏中人,關於王昭儀的一切,都屬基本常識。

也是因為性情所致,王琦對籌建晉陽書院的事情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