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祭典(1 / 2)

北雄 河邊草 1562 字 2023-02-14

「這么說來,突厥可汗也是想盡快相見,你們知道她為何如此急迫嗎?」

李破問出了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

會盟之事是阿史那牡丹前年提出的建議,那會諸侯未定,兩邊都對此沒怎么當真。

突厥估計是將此當做了一個附加條件,有施壓之意,大概是想在大唐平定諸侯的過程中爭取一定的主動。

而且提出的其他條件也很過分,幾乎沒有幾個是李破能夠答應下來的,像是向突厥稱臣,送一個子嗣去突厥王庭等等。

再加上突厥西方汗阿史那求羅帶著人馬沿著榆林,朔方,靈州一線轉了一圈。

李破從中感受到了濃重的敵意,所以他一邊表達了拒絕之意,一邊在北邊布下重兵,准備迎接突厥人的進攻。

可到了去年,阿史那牡丹重又來到長安之後,態度已是大變。

這里面固然有親情的因素摻雜其中,可肯定不是主因,他覺得突厥國內一定發生了些什么。

他這會就有些後悔,當年不該建議阿史那楊環將汗帳北遷......突厥王庭如果留在大利城,威脅確實會大一些,可就近之下,卻可以很輕易的探得突厥動靜。

現在離得太遠,看不見摸不著的,發生什么全都靠猜,弄的人很是頭疼。

高表仁不出意料的搖了搖頭,「說來慚愧,臣等在王庭多方打探,所得卻是不多,只是聽人說,西方汗阿史那求羅失寵,現在王庭之中為東方汗阿史那多聞說話的人很多。

阿史那多聞近兩年送到王庭的禮物越來越多,貴族們說起他來,大多都是贊賞之言,這要是在長安,臣等一定會勸至尊盡早削藩,以免養虎為患。

突厥可汗結好於大唐,是不是就是因為......」

李破點了點頭,也許吧?

「突厥汗位承繼之事,是怎么個規矩?」

崔敦禮道:「回至尊,一般來說和我並無不同,可汗崩歿之前總會有屬意之人選作為指定繼承汗位之人。

或為兄弟,或為子侄,皆是近親相承,不需貴戚推舉。

但突厥中人率性而為者多,狼子野心者眾,若繼承汗位之人不能使眾人服膺,**立起,突厥這些年因汗位之爭流下了無數的鮮血,東西兩個可汗爭權奪利,已成突厥之痼疾。

可汗想要指定繼承之人,如果不從他們兩人中選擇,極易引發叛亂。」

李破接著便問,「阿史那楊環看上去身體可還康健?她歲數應該不大吧?嗯,草原風沙狂野,壯年而終者比比皆是,阿史那楊環......不會是......」

高表仁兩人都面容嚴肅的搖頭,「可汗看上去並無病態......」

李破也覺得這個猜測不很靠譜,而且有詛咒對方的嫌疑,對於一個君王而言,失於輕浮,遂岔開話題道:「好了,不管怎么說,此行於大唐來說,有益無害。

你們都辛苦了,來回數千里,山高水遠,朔風凜冽,在朕看來,我大唐的臣下就應該多出去走走,開闊眼界,要知道世上不止有大唐,突厥,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族類。

他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即便想的不如我大唐的臣子們多,做的不如咱們好,但存在即為道理......

也只有曉得了這些,才能定出符合我大唐意願,又能為對方所接受的諸般舉措,你們鴻臚寺要明白這些道理。

不能覺得人家穿的不好,住的地方太差,待客不如大唐之人有禮有節,便起輕視之心,那么久而久之,必然故步自封,失了先賢創立鴻臚寺的本意。」

高表仁和崔敦禮兩人連連點頭,這話說的大氣,眼界胸懷都非常人可比,正應出自帝王之口。

「至尊之言高瞻遠矚,振聾發聵,臣等定會銘記於心,不敢或忘。」

........................

四月間的長安正處於暮春時節,草木漸盛,欣欣向榮。

從三月末到四月間,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春耕季節,今年和往年還有不同,中間夾雜著田土的重新劃分。

依照新制定的田畝制度,朝中各部衙都要抽出人手來幫助司農寺以及戶部,盡量在今年完成這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戰爭正在逐漸遠離人們的生活,重新恢復生產便理所當然的成為了重中之重。

一些必要的活動也在逐步恢復當中,比如說春祭。

今年的春祭是皇帝登基之後舉行的第一場祭祀活動,意義非同凡響。

除了向上天禱告,祈求今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意思之外,也還有著祭告天地祖宗,天下重新恢復一統的意義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