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梳理(1 / 2)

北雄 河邊草 1070 字 2023-02-14

顯然皇帝的目光已經從西北轉到了高句麗身上。

在這一點上溫彥博和封德彝達成了共識,對於他們這樣的輔政之臣來說,尤為關鍵。

之外兩人的政見有所不合,封德彝認為只要時機合適,方略得當,對高句麗的戰事便可以展開。

如果勝了的話,可以極大的提振大唐的民心士氣。

前朝不曾辦成的事情,在本朝辦下來了,將在最大程度上穩固大唐的統治基礎,增強人們對大唐的認同感。

這在大唐建國之初尤為重要,因為天下分崩日久,前隋統有天下也不過數十載,人心離散多年,需要做一些大事來凝聚民心。

不論是突厥,高句麗,還是吐蕃等等,都將是大唐的磨刀石,只有經過反復打磨,才能讓大唐光亮起來。

這基本上不是他的想法,而是揣摩君王心意所得。

更為重要的是,他知道皇帝一直在為平定諸侯之後,各部大軍的安置等事操心,沒有了戰事,從隋末戰亂中崛起的強軍又如何能夠妥善安置?

從這個角度出發,他覺得大唐需要一個或者多個對手,看上去有點凶險,可他認為自己明白帝王想的是什么。

浴火重生之路,必然要披荊斬棘,而非是四處結好於人,求個平安。

而溫彥博統轄六部,則更為務實,鑒於當前局面,認為應該休養生息,以圖將來。

戰亂日久,民心思安,只有百姓安定,國庫富足,才可以言有其他。

每一場戰事,都將造成極大的損耗,不利於安定社稷,而且在民心未穩的今日,一旦遇挫,很可能便會走上前隋的老路,弄的烽火遍地,無法收拾。

漢末以來,諸國爭強,這樣的例子簡直太多了,應該引以為戒。

兩位宰相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都有自己的道理可講,看的其實還是帝王的選擇,現在看來,皇帝的傾向極為明顯,因為封德彝本就是設身處地的在為皇帝著想,當然在政見上更得皇帝心意。

中書的蕭時文就不用說了,此人大膽敢言,為政之上的風格便更為強悍,進取之心在三個宰相之中也最為突出,落到實際政務上面,他的傾向性不言自明。

現在蕭時文還脫不開身,唐典初訂,中書那邊需要緊盯不放,督促官員們按照唐典行事,這是一兩年,甚至是五六年之內,中書最重要的一項政務。

所以蕭禹於軍事上表奏不多,可等他緩過神來,那就說不准了,那個大嘴巴,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能摻和,不論封德彝還是溫彥博都對他有所提防。

........................

不過說起來,這事在策略之上卻屬可行,所以封德彝才會如此振奮,設天地為局,大國為棋子,撥弄人心,往來征殺,正是自古以來謀臣名士們的終極目標。

溫彥博思量良久,覺著封德彝所言很有道理......

此事秉承的其實還是前隋遺澤,盡量分化突厥,使其無暇他顧。

如果能把突利汗阿史那多聞拉入局中,對大唐而言則極為有利,在會盟之時也能占據主動,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