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警句(1 / 2)

北雄 河邊草 1514 字 2023-02-14

正廳當中,李破高坐於上。

廳中除了絳郡太守趙嬴,親衛大都督羅士信之外,皆是裴氏中人。

李破沒有帶其他人過來,像岑文本等人才名遍傳天下,到了裴氏祖宅,說不定裴氏見獵心喜之下,就能開上一場文會。

李破還有正事要辦,來這里坐一坐已是給足了裴氏臉面,不想弄的那么繁瑣。

………………

「聞喜這地方向稱人傑地靈,在朕看來,主要還是落在裴氏一族身上,魏晉以來,遠及秦漢,裴氏都是人才輩出。

輔佐君王,牧有天下,福澤百姓甚多,裴氏深有功績。

今天下已定,朕重厘四海,正是用人之際,裴氏即有如此之賢,當效古之良臣,盡其才,展其能,秉上奉君王,下治黎庶之心行事。

孟子嘗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所以又言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於是便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

先賢之語可謂道盡讀書之真諦。

只是在朕看來,這還不夠,朕不想治下多出許多林下隱士出來,那許多糧米喂給他們,豈不浪費?

所以朕對讀書之人只有一個要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言一出,如擲金石,鏗鏘之音大作,眾人聽在耳中,回音陣陣。

這個世界如果真有神異之處的話,天地都要為之一震才算合乎情理,這是千百年來讀書人提綱挈領式的警句。

所謂大道至簡,區區二十二字,卻道盡古代讀書人的志氣,充滿了奮進之意,鋼筋鐵骨,錚錚作響。

來自數百年後的綸綸大音,回盪在大廳當中。

在魏晉林下之風猶有余音的今日,此言可謂振聾發聵……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廳中眾人盡都默念數遍,咂摸滋味,如有余香。

年輕一些的已是熱血沸騰,幾乎不能自制。

其實說出這話,李破當即就有點後悔了,多好的句子,怎么現在才想起來,浪費了啊……這要是掛在長安書院當中,才有價值。

現在說給裴氏這些人來聽,豈不成了專門送給裴氏的訓導之言,除了讓裴氏名聲大振之外,意義實在不大。

廳中一下安靜了下來,裴世清震驚的看了看皇帝,除了在不住的琢磨著這話的深意之外,也在心里叨咕,難道如今流傳於京師的那幾首詩詞,還真是皇帝所作不成?

不應該啊……

他和皇帝初見於絳郡,接觸不算多,後來入長安當了吏部尚書之後,才算真正走到了皇帝面前。

以他的眼光,皇帝的文化底蘊瞞不過他。

即便當年在郡城城頭,皇帝寫下了一首從軍行並很快傳唱開來,他也不認為自己看錯了什么。

皇帝起於邊塞,當初只一小卒而已,就算天賦異稟,也不足以寫出從軍行,潼關懷古,青玉案那樣的名篇佳作,估計是由旁人代筆,適時而出。

自古以來,這樣的事情並不鮮見。

文人若是如此,實乃卑污之行,就算不能坐實,也會受到眾人的口誅筆伐,尤其是高官們更要注意,與自己人設不同,最好不要強行為之,那會在適當的時候成為政敵攻訐的借口。

可如果換做是皇帝,那就很正常了。

偶爾為之,誰也不敢挑皇帝的毛病,佯作不知才是為官之道,如果有誰敢跳出來說皇帝抄襲,那肯定是活的不耐煩了。

這是一種潛規則,古之帝王大多不能免俗,除了幾個異數之外……嗯,有詩才的皇帝,那絕對是天下人的噩夢。

可當今皇帝就是這么獨特,裴世清覺得如果是神人托夢的話,解釋起來應該會更合理一些吧?

子不語怪力亂神,裴世清是正經的讀書人,會想到神人托夢之說,說明他已經懵了。

靜寂當中,卻仿佛有什么東西在涌動,想要破土而出。

裴世恆先看了看自家堂兄,然後正了正本就已經非常標准的坐姿,緩緩開口道:「還請陛下明示,何以為天地立心。」

這是文人對答,爭辯的最標准的開場白,有請教之意,卻也埋藏著隨時進行辯駁的情緒,只不過他面對的是皇帝,所以微微俯首,做出聆聽教誨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