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消息(1 / 2)

北雄 河邊草 1526 字 2023-02-14

阿史那多聞起兵的消息還沒有傳到會盟之地,阿史那求羅派來的人先就到了。

頡利汗阿史那求羅留守突厥王庭,在阿史那楊環離開之後不久,便平定了一次叛亂。

阿史那多聞次子阿史那葉尼聯合了兩位哥利達官,還有一位蘇尼闕,密謀反叛……嗯,這是阿史那求羅的說法。

其實是他們接到了阿史那多聞的示警,想要帶領一部分阿克南部的部落向東遷移,並沒有什么占據王庭,殺死可汗親信,進攻其他王庭部族的意思。

只是他們的行為和反叛並沒有什么不同,私自串謀,在沒有可汗的允許之下,想要離開王庭所在。

這無疑背棄了他們向天神以及可汗許下的諾言,在突厥是不可饒恕的行為,自突厥立國以來,這樣的事情只發生過兩次,都被很快的鎮壓了下來。

這次也不例外,掌管阿克南部的大邏便阿史那思真及時得人密報,不用旁人動手,阿克南部在內部便解決了問題,將阿史那葉尼等人抓了起來,並在隨後報給了阿史那求羅。

這幾個人其實不算什么,就是阿史那多聞在王庭的黨羽還有不少,阿史那葉尼等人的作為,讓王庭有了不穩的跡象。

阿史那求羅派人來催促可汗,盡快結束會盟趕回王庭。

作為西方汗,他沒有借機進行清洗,給予阿史那多聞重重一擊,而是選擇了顧全大局,在等可汗回到王庭之後,親自處理這些事情。

………………

「回去告訴頡利汗,他的睿智令人贊賞,我回去之前,不要有太多的血腥和殺戮,沒有誰能從我們這里奪走什么。」

阿史那楊環平靜而又簡單的讓人給阿史那求羅帶回了自己的口信,心中甚至沒有一絲的驚訝。

因為突厥人本就是這個樣子,權力歸於可汗,但總有人在旁邊窺伺,隔上幾年大家若不鬧上一鬧,就好像不舒坦一樣。

牧民們游盪在草原上,多數只會對管理他們的土屯或者是部落首領們獻上忠誠,而貴族們坐享其成,滿腦子卻都是私欲。

大家都自稱是突厥人,可又有幾個會為突厥著想?

這看上去是北方部落聯盟帝國的痼疾,實際上則是人性的問題,南邊的中原王朝同樣受此困擾,並無法杜絕。

中原王朝比北邊的游牧民族強的地方只在於,經過幾次統一戰爭之後,中原王朝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只要貴族精英們別犯糊塗,能給多數人一口飽飯吃,大家就能相安無事。

在漸漸有了中央集權跡象之後,地方官員們的權力得到了極大的約束,不再有人能像突厥的部落首領,或者是土屯,小可汗之類的擁有那么大的權力,能夠輕易的掀起叛亂。

換句直白的話來說,那就是中原王朝的朝廷的統治更加強而有力,即便是普通百姓,也知道奉公守法,不像突厥牧民那樣懵懂無知。

當然了,草原的牧民整日就是吃肉,放牧,喝酒,打婆娘,中原百姓大多過的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其實大家都活在一個世界里,只不過是生活方式不同罷了。

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老話說的真好,不論南北東西都是一個德性。

………………

阿史那楊環在突厥多年,對此再清楚不過,所以她不以為意,只是在想著,看來阿史那多聞真的快要按捺不住了。

想要學達頭嗎?達頭最後可是死在了吐谷渾王城,他阿史那多聞會死在哪里呢?

隔了也就是兩天,阿史那多聞起兵攻遼東的消息終於傳到了阿史那楊環的耳朵里,這和當初阿史那求羅率軍南下一樣,都屬於小可汗的戰略獨走。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阿史那楊環已經派人屢次三番的告誡阿史那多聞,不得擅自動兵,但阿史那多聞最終還是沒有聽從汗令,明目張膽的違令而行。

而且選擇了在會盟之期起兵,對於此次會盟定然產生無法預料的影響,存心極為險惡。

阿史那楊環自然是憤怒的,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里就暗罵了一聲蠢貨,可要說她有多震驚和慌亂,那也談不上。

阿史那多聞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到王庭拜見她了,其人的野心顯而易見,會做出什么事來都不值得奇怪。

此次會盟還沒有談到遼東和西域,如果在這個上面簽下盟約,回頭阿史那多聞就率軍去攻打遼東,那才叫糟糕。

阿史那楊環立即召來了部屬,跟他們商討此事,當貴族們聽到這個消息,會盟的氣氛一下變得緊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