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孤軍(四)(1 / 2)

北雄 河邊草 1510 字 2023-02-14

說實話,囊聶還是稍微有那么一點的節操的,至少他沒有把吐蕃作為投名狀送給大唐皇帝陛下的意思。

他有那個能力嗎?那可說不准,出身香雄部的他代表的自然並非他一個人,就像已經死去的齊勒布一樣,身後都有著利益相關的群體。

而這無疑也影響到了囊聶的最終選擇。

說起來囊聶並非一個很有決斷力的人,當初齊勒布率軍北上涼州的時候,他就猶猶豫豫的存了觀望之心。

打的算盤其實就是齊勒布若是能在低地站穩腳跟,那他就會帶人上去爭搶功勞和好處,若是齊勒布遭遇了挫折,那他也能保存實力。

等到朗日輪贊派人召他回去的時候,他又猶豫了,還是想看一看,不願冒然參與到邏些城的政治斗爭當中去。

而朗日輪贊的死訊傳到高地,他更是打定主意按兵不動,就這么在高地上渡過了一個冬天。

這些決定如今看來好像很是英明,躲過了凶險。

可作為吐蕃在高地的大軍統帥,可以決定吐蕃國運的人物之一,這些看似明智的選擇其實都表明囊聶這人缺乏當機立斷的魄力。

如果把他放在隋末亂世的背景之下,這支吐蕃孤軍更像是攻打潼關受挫之後的段達所部,鬧著鬧著也就沒有了任何的選擇。

程大胡子給出的建議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前提條件早已具備,那就是囊聶漸漸失去了對於這支孤軍的掌控。

不去低地就食,過上幾天這支吐蕃孤軍自己也就潰了。

吐蕃人缺乏凝聚力的缺點在這種局面之下被放大到了極限,即便是決定去到低地投靠大唐,想要在旅途中間全須全尾,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快在囊聶的話語當中,程知節就察覺到,囊聶根本不可能再率軍回到南邊的吐蕃,這和他之前的估算有著非常大的偏差。

與其說是他勸服了囊聶,不如說是囊聶已然別無選擇。

兩人說的越多,程知節漸漸也開始心驚肉跳了起來,一個比較悠閑的冬天過去,好像突然間局勢就變得凶險了起來。

這其實不怪程大胡子不夠敏感,沒能在與吐蕃人交往之中事先察覺到危險所在,而是大部分吐蕃人自己也還沒意識到他們已經來到了懸崖邊上而已。

這要是換做是唐軍,將領們肚子不定裝了多少主意,軍中估計早已謠言四起,軍心動搖了,而吐蕃人則不然,他們並沒有那么的花花腸子,眼界上也不足以和唐軍將領們相提並論。

只是如果當他們真的鬧將起來,你就算再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控制住這些暴躁的家伙。

程知節打起了精神和滿腦門官司的囊聶商量了半日,最後程知節不得不勸著囊聶把侯君集叫了進來,他覺得這廝鬼主意還是比較多的……

他和侯君集搭檔在一起,一直都是他程大胡子負責交朋友,拿主意,侯君集則能給他查缺補漏。

換句話說,侯君集的才能確實在程大胡子之上,這就是科班出身和野路子出身的區別所在。

野路子出身的人思維沒有定式,行事往往天馬行空,充滿了想象力,科班出身的人出色之處常常在於處理實務上,因為他們更有經驗和積累。

………………

屋中,侯君集大致上聽了聽程知節給他介紹的情況,再結合這個冬天里了解到的東西,幾乎一下就明白了當前所面對的局面。

他看了看囊聶,接著便用漢話對程知節道:「哥哥有幾成把握他所言為真?一個冬天,如今才想著投效大唐?是情勢所迫還是另有隱情?

哥哥想過沒有,他們一旦去到涼州,范總管他們會如何相待?表功之時咱們又於此事之上有何干系?」

程知節不願意跟侯君集商討大事的原因就在這里了,他覺著侯君集想的太多,常常和娘兒一樣在人耳邊碎碎念叨,沒有半點豪傑氣概。

這會他就滿不在乎的搖了搖頭,「賢弟計較太多,咱們來吐蕃為的什么?有了機會就得抓住,若是瞻前顧後,那還成得什么事了?

趕緊給俺想個主意出來,管他說的是真是假,等他們去到涼州,你就算信不過范文進,不還有張倫,龐玉呢嗎?

瞧這些吐蕃人的樣子,難道還能翻了天去不成?

至於功勞不功勞的,賢弟放心,只要咱們能活著回去,功勞一定少不了你的,俺和至尊是什么交情你又不是不曉得……」

侯君集被他說的哭笑不得,心說俺是那種計較功勞的人嗎?你這可把俺瞧的小了,而且你快拉倒吧,若至尊對你有半點情義,俺就把這雙眼睛挖出來。

兩次被程大胡子硬生生拉上賊船的侯君集可不好糊弄,只不過上了船的他可也斷不敢讓船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