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盛會(1 / 2)

北雄 河邊草 1539 字 2023-02-14

佛家有無遮大會,別想歪了,人家那是直抒胸臆,無所遮攔的意思,其實也就是一場辯論會。

和尚們聚集在一起,講一些佛法心得,如果你覺得別人說的不對,便可以爭辯一番,無遮大會嘛,誰也不會怪你。

當然了,你要是遇到幾個性急的和尚,想跟你討論一下金剛怒目是怎么回事,那也只怪你倒霉,說不定挨了拳腳,也算是消了罪孽呢。

佛家比儒家更講究心境的修為,佛祖能割肉喂鷹,你挨上些拳腳又算得了什么?若是存了報復之心,那只能說明你修的還不到家。

佛家講的就是你打我左臉,我將右臉奉上的本事,優勝之處不在於一個臉皮厚實,而是在心里暗戳戳的說你今日打了我,那便是結下了因果,異日必遭報應。

標准的精神勝利法……這就是佛家修為,修到深處,嘖嘖,往蒲團上一坐可就到了飯點了。

而讀書人的聚會叫做雅集,與無遮大會本質上是沒什么區別,斗的是心眼,辯的是道理,只是花樣比和尚們多的多,琴棋書畫,樣樣都可成為媒介。

最為精彩之處就是論辯的環節,可以展示所學功底,更進一步則是表達你的思想。

沾了思想兩個字,可就不是普通文人能夠達到的境界了,普通的讀書人都是人雲亦雲,脫不開前人窠臼。

後來的讀書人推崇祖宗成法,就是禁錮思想的典型做法,既然是照本宣科,哪還能別出機杼,開宗立派?

………………

大唐元貞五年五月間,離著京試還有七天。

長安發生了一件大事。

吏部,禮部奉詔召集文人賢士,參論大政,由於事起倉促,奉詔而來的人們多為朝官,即便如此,風潮起時,也是文壇震動。

賢人大集,與會之人逾數十位,各個都有著述存世,聞名於內外。

另外不禁趕考士子旁聽,堪稱文壇盛會無疑。

………………

今年來參加京試的士子八百余人,人不過千,和後來的科舉大考相比,著實有些寒酸。

聽聞消息之後,士子參會的熱情極為高漲,盛會開始之時,趕考之士子幾乎全員參會,只有少數人因為膽子小,或是被家人攔住,沒有參與其中。

此次文人雅集,由禮部召集,吏部主持,最終選定的地點還是在長安書院,頗有一些在什么地方開始,便在什么地方結束的意味。

在這件事上,朝廷博得的是無數贊譽之聲,因為朝廷的開明,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同時也讓士子們好感大增。

大唐立國才不到五個年頭,稍稍鞏固了政權,得到了天下人的普遍承認,可想要讓天下人都以唐人自居,卻還任重道遠。

此次士子趕考,南北士子的對立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他們之間的敵意既是地域性的,也有常年割據,彼此無法取得身份共識的原因在里面。

………………

公開論辯的好處就在這里,因為朝官居多,他們對朝廷政策更為熟悉,當他們開口說話的時候,其實已經注定了他們所站的角度和偏向。

說是論辯,其實是主導一下輿論,宣揚朝廷大策,讓人們,主要是讀書人和貴族,這兩者在如今其實沒什么區別,讓他們知道朝廷推出的諸般舉措無分南北,更不是針對某一個群體。

這些舉措或許有所缺憾,但在當前戰亂剛剛結束,百姓需要休養生息的大前提之下,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

這次盛會舉行了五天,後來人形容當時場面,說是群賢畢集,談古論今,唇槍舌劍,如諸子百家重現於世。

實際上,這又是讀書人誇張的說法,文會雅集上的爭論被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圍之內,沒有太多的激辯。

參會的人雖都學識淵博,鼎鼎大名,可在他們參會之前其實就已明白,這不是佛家的什么無遮大會,更不是他們表達己見,暢所欲言,或者和人論個高下的場所。

他們需要做的就是為朝廷諸般國策站台,就算政見不同,爭論上一二,也是點到為止,不會非要論個高下曲直出來。

這次再有頭鐵的士子出來說話,也只是有所請教,問題絕對不會如之前那么帶有尖銳的味道了,輕飄飄便能解答下來。

有這么多前輩大家在場坐鎮,也無人敢於聚眾哄鬧……

所以說朝廷看上去很開明,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論政之會,實際上卻只是做了一次華麗的表面文章罷了。

與會的士子們過了癮,見識了文壇高士的風范,聽到了綸綸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