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6章僵持(1 / 2)

北雄 河邊草 1507 字 2023-02-14

突厥人和中原王朝是老冤家了,也可以說是天然的敵人。

從生活方式,生存環境,到各種習俗,再到社會架構,方方面面都是格格不入,老天爺把他們安排成鄰居,好像就是為了看他們相互仇視,廝殺的樣子來取樂。

不論是中原改朝換代,還是草原上換了主人,他們的爭斗從沒有停止過,哪怕有和平時期,也都短暫無比。

所以兩邊相見,突厥人不會派人過來質問唐人為何突然出兵來攻打高句麗,搶奪突厥人的盤中餐,唐軍也不會派人過去責問突厥人為什么背信棄義,突然出兵來與自己作對。

大家握緊了手中的刀槍,紅著一雙眼睛就糾纏在了一起。

突厥人迅速的找到了唐軍的「弱點」,主力並沒有來平壤城下,而是聚集到了東邊,想要破壞唐軍浮橋的意圖昭然若揭。

岸邊的四座營寨於是壓力大增,這里的唐軍皆是裴行儼所部。

浮橋對於唐軍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起碼在未來的兩個多月,浿水不會凍結成冰的時間段里,浮橋就是唐軍的糧道,必然是兩方爭奪的焦點。

突厥人不明白,唐軍即已有備,岸邊的這幾處營寨修的尤為牢固,守寨的唐軍也都是唐軍中最為精銳的那一部分。

此時進攻岸邊的寨子,其實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突厥人不管這些,他們將主力的進攻重點還就放在了這邊,有些章法的地方在於,他們依仗著騎兵之利,在大軍側翼留了不少人馬,卻故意不阻斷唐軍來援的路線,想要來個圍點打援。

只是他們高估了自己的戰斗力。

這種攻堅戰對於生活在馬背上的突厥人來說,也是難為他們了,中原中的兵法中,以及之短攻敵之長,更是兵家之大忌。

大隊的騎兵用他們簡陋的盾牌頂著唐軍的箭雨,來到營寨面前,還想扔出套索,拉倒寨牆。

唐軍修建的牢固的營寨卻非這種簡單的手段可以奏效,騎兵被紛紛射落下馬,繩索不是被砍斷,就是被拉的斷裂開來,營寨的木圍卻絲毫無損。

突厥人受了些損傷,大怒之下,又換了火攻,在唐軍早有准備的嚴密防守之下,卻也收效甚微。

弓箭成為了這個階段的攻防戰的主角,,只是一日過去,唐軍還未怎的,突厥人先就受不了了,他們帶來的箭矢不多,跟唐軍消耗不起,甚至到了最後,只能撿拾唐軍的箭矢來用,卻和他們手中粗糙的大弓不很相配。

因為制作工藝有著代差,唐軍的弓更為小巧,弓力卻勝出突厥人許多,所以箭矢較短,突厥人則是長弓大箭,想用草船借箭的伎倆卻是不成的。

一個回合下來,突厥人吃了不少虧,完全發揮不出騎兵的特長之處,唐軍守的游刃有余。

第二日,突厥人再來,終於用上了笨辦法,強攻而上。

這和攻城沒什么區別,頂著唐軍的箭雨,來到營寨之下,攀援而上,與唐軍短兵相接。

又戰半日,突厥人傷亡倍增,幾座營寨巍然矗立,上面染滿了突厥人的鮮血。

而營寨之下,突厥人馬屍體橫陳,血腥之氣四散,還引來了無數寒鴉,在天空飛舞盤旋,時不時落下一群,來啄食這上天賜予他們的「美味佳餚」。

突厥人氣盛而來,到了此時卻是有了些進退不得的感覺。

唐軍其他各部盡都按兵不動,明擺著就是想讓突厥人在營寨之下碰的頭破血流,消耗突厥人的有生力量,挫傷其銳氣。

這在突厥人眼中,不是什么新鮮的戰法,草原游牧民族在漫長的歲月當中,跟中原王朝交戰,很多時候面對的都是這種情形。

大家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看的是當時的戰略環境,以及領兵將領的才能,在野戰當中,自然是草原騎兵占優,可論起固守來,卻是中原軍旅的老本行。

唐軍戰術得當,突厥這點人馬也就不夠看了,至此,突厥人損傷雖然不算很大,可論起戰術來,他們已然是一敗塗地。

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李靖領兵就是這么平淡無奇,未戰已先勝三分,等到短兵相接的時候,敵人就會非常難受,根本發揮不出應有的實力。

第三日,眼見傷亡漸大,阿史那多聞和他的部將們商量來去,爭吵幾番,差點又沒把淵蓋蘇文給殺了祭旗。

至此,阿史那多聞又起退兵北去之心。

可唐軍又有了動作,李靖令趙世勛,劉仁軌率軍開始攻打平壤城了。

阿史那多聞大怒,其實這會不管他自己怎么想的,反正他的部下們先就惱了,敵人完全沒有腹背受敵的自覺,視突厥大軍如無物,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此時若不給唐人點顏色瞧瞧,就這么灰溜溜的撤軍而去,哪還有臉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