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3章主意(1 / 2)

北雄 河邊草 1010 字 2023-02-14

許敬宗和高季輔可不一樣。

高陽許氏是正經的漢姓大族,耕讀傳家,書香門第。

許敬宗少讀詩書,十幾歲的時候便中了秀才,授淮陽書佐,那還是大業年間的事情,大業年間取中的秀才,進士加起來也不出十數。

當時大環境不好,科舉被世族抵制的厲害,參加科舉的人不多,大部分還都是漢人。

可話說回來了,那會被取中的人在之後卻各個享有盛名,像房玄齡,杜正玄兄弟三人,孫伏伽,侯白等人,他們品行雖然不一而足,但皆為一時之選。

這些人如今大多數還都活著,其中年紀最輕的就屬許敬宗了。

前隋的時候,科舉出身的官員遭到了非常嚴重的壓制,大部分人過的都很不如意,許敬宗也不例外,仕途上一直沒多少起色。

隋末戰亂來臨,大家更是飄零四方,得到諸侯重用的人不多。

李淵在時,這些人大多數因為避禍,來到了關西地面,這是隋末時期人才流動的一個很明顯的表現。

只要有那個能力,大家就都會拼命的往關西跑,畢竟當時關西軍事集團余威猶在,用時人的話來說,就是形勝之地,氣運所鍾。

再者又碰上了有著人才收集癖好的李世民,於是不少人便成為了天策府學士,房玄齡和許敬宗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那個年月,別看諸侯們都打著求賢若渴的旗號,但十八路諸侯,三十六路烽煙,真正能容得下人才的,不出五指之數。

…………

而文人冒然想要打入武將的圈子,那肯定不容易,也並非明智之舉,可誰讓他是許敬宗呢。

前隋的那些進士,秀才之中,名聲最差就是楊纂和他許敬宗。

楊纂是華陰人,他們這一枝是弘農楊氏後人,大業末,因涉入楊玄感謀逆一事而舉家遷入蒲城。

楊纂等人差點被殺,惶惶然丟了官職,逃入鄉間避禍。

李淵渡河南下的時候,在長春宮接見了願意投效的一些人,楊纂就在其中,後授侍御史,長安縣男。

李淵敗亡之後,楊纂又急急去拜見了楊恭仁,所以仕途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元貞四年的時候,還遷了吏部考功郎中。

他少年時和顏師古,令狐得棻等人都有交往。

名聲之所以差,並不是這人品行低下,而是為人太過嚴厲,有吹毛求疵的意味,待人太苛,不分公私,動輒就要參人過失,那名聲還能好了?

而且吧,他這人性情比較怪,雖然心懷錦綉,文章做的極好,可卻不願以文雅示人,接人待物,就像個無知粗漢,常為同僚所鄙。

所以說楊纂的名聲差,和許敬宗是兩碼事,許敬宗是沒有風骨,楊纂則是心胸狹窄,外加特立獨行。

…………

就像現在,許敬宗想要跟堂中這些人結交,其實他也沒想好結交了這些人物的利弊,他只是聽說了程大胡子來歷不凡,便驟然升起了結交之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