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章賜姓(1 / 2)

北雄 河邊草 1013 字 2023-02-14

賜姓,在中原王朝一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獎賞。

礙於文化傳承的原因,並非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如此之殊遇,祖宗留下來的姓氏,是一個人的社會標記,榮也歸它,辱也歸它。

換姓之事對於一些人來說是奇恥大辱,比如說王氏,謝氏,崔氏,韋氏,鄭氏等等這些世間豪族,便是外族入主中原之際,他們也不曾換了自己的姓氏。

有很多人為此被殺,也是昂然不懼。

北魏年間,鄭氏有人就說過,有重於生死者,姓也,換句話說,你改了自己的姓氏,也就背棄了家族,背棄了祖宗,剩你孤零零一個,無有根基,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這也許就是當時腥膻滿地的時候,北方漢姓大族保留下來的最後一點尊嚴了,在這一點上,不論是匈奴人,還是鮮卑人,羌人,氐人都不能讓這些大族低頭。

為此死難了多少人不得而知,但北方的漢姓大族確實延續了下來,即便他們當時也都有了一些胡人的名字,只是自己的漢姓卻還是得以保留。

所以說賜姓是很特殊的一件事,那些豪門望族子弟是不願接受的,強加給他們,不會得到感激,反而會引起一些怨恨。

也就是說,此事便是皇帝也要慎重為之。

李破平定諸侯之後,賜姓也只給了杜伏威一人而已,屬於比較特殊的情況,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杜伏威出身草莽,沒有家族傳承。

所以杜伏威就非常樂意接受這樣的獎賞,甚至會作為家族榮耀傳承下去。

同時這也是一種安撫人心的手段,有了賜姓這一環節,杜伏威其實就不屬於異姓封王了,會為以後減少很多麻煩。

而一旦賜姓,待遇上便和外戚無異,得到的好處自然也不用多提。

另外一個時空當中,徐世績也被賜姓為李,所以後來人都稱之為李績,你看他出身也不怎么樣,就是這個道理。

…………

外邦之人被賜姓的例子更多,這和中原不一樣,是文化差異造成的,他們仰慕於中原王朝的風范,把賜姓當做是與中原王朝親近往來的一種標志。

中原王朝的皇帝們也不用顧忌太多,輕飄飄的賜下一個姓氏,讓外邦之人感恩戴德,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了,這里面也要考量政治因素,今日賜姓,明天他被人給殺了,你說皇帝得有多丟臉?

所以也得考察對方是不是有那個實力來接受這種榮耀,以及他們與中原王朝的關系如何。

照這么說來,其實迷夏突然在太極殿上請求大唐皇帝陛下賜姓是非常魯莽的,中間少了不少的環節,沒有給人留下商討的余地。

這實際上也是個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你當庭把皇帝架了起來,也沒給自己留下後路。

一旦不成的話,可不是他迷夏人頭落地就能結束的了的,剛剛平靜下來的山南,也許就會重新看到蜂擁而來的唐軍的身影。

立在群臣之中的鴻臚寺卿高表仁當時汗就下來了,他們事先沒有得知外邦來人所求為何,也就是說沒有溝通好,這屬於是鴻臚寺官員的嚴重失職。

尤其是在大朝會這樣的場合,群臣矚目,任何小的錯誤都會被御史們放大,而且這還不是一件小事。

高表仁起身就要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