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章獻捷(1 / 2)

北雄 河邊草 1525 字 2023-02-14

元貞七年三月二十八,吳王李伏威回朝。

因為他是押著高句麗官員回來的,算是班師大軍獻捷之舉。

而且春光正好,朝廷上下也都想熱鬧一下,為元貞七年開個好頭,李破覺得也正是應該。

去年大捷的時候,消息來到大唐,長安乃至於大唐各地得到大捷的消息之後,可以說是舉國歡騰。

那會就有人提議想要大肆慶祝一下,被李破給壓住了,主要是因為到了冬天,百姓的日子又開始苦巴巴了起來。

軍事上的勝利確實值得大書特書不假,可戰爭對於普通人而言,並不友好。

元貞六年的冬天,不管是百姓還是大唐,其實日子過的都很緊湊,遠不到朝中人們掛在口頭上的盛世或者是承平時節的程度。

也就是內部沒有了戰亂,人們漸漸都能夠專注於改善自己的生活了,卻離著富裕還遠,隋末戰亂的後遺症不是那么好消除的。

朝廷其實也不好過,北方大部分地區還在免稅,進入國庫的糧草,物資大部分來自於蜀中。

江南各道情況雖然比北方要好的多,可漕運未曾展開,運送糧草之事就比較困難,朝廷索性也不費那個事了。

江南各道交上來的糧食就近送往山東,河南,河北,供征朝大軍以及駐扎在河南,河北的各部軍旅進食。

蜀中也不愧是天府之國,糧產一年高似一年,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支撐著關西,西北各道的運作。

日子過的最好的其實還要數李破起家的晉地,糧產足夠晉地的人們自給自足,而且北邊的牧場還能供應肉食,去往突厥通商的人還是願意走晉地到大利城這條商路,就是因為一個好走,也安全。

更為近便的朔方,榆林商路,則要差了許多,一個是驛站系統不夠完善,另外就是那邊走著走著就到了荒無人煙的地界,讓商旅們比較擔心安全和飲食飲水供給的問題。

不是走熟了的商人,絕對不願意走這條路,成本上就和去往晉地差了許多。

當年李破收取流民到晉地的影響也慢慢展現了出來,加之商隊來往,讓晉地往北一路上的地方日漸繁華,北方除了京兆這一片,其他地方都無法跟那邊相比。

每每看到從晉地送過來的表奏,李破都很得意,那是他起家的地方,若是他當了皇帝之後,那里反而過上了苦日子,豈不和老朱一樣了?

…………

話說回來,李破感覺元貞七年該是到了慶祝一下的時候了,熬過了元貞六年的冬天,朝廷和百姓都能松一口氣,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今年大軍班師回朝,大唐各處就都會舉行一些慶祝活動,當然了,如今正進入春耕時節,什么慶祝活動都不能耽誤了春耕。

大唐上下都等著今年秋收墊底呢,朝中也估算過,今年夏秋時節,漕運會就可以陸續開通了。

這必須是得益於前隋楊堅父子的大量工程建設,只要稍微疏浚一下運河航道,南方的物產就會源源不斷的順利運送到北方,能夠極大的幫助北方地區復蘇的進程。

而且也有力的保證了朝廷對南北各地的影響和控制,這和修馳道其實是一個道理。

以前的分封制尤其無奈之處就是因為道路不能通暢,所以必須建立一些節點來控制全國。

於是一旦朝中出了問題,很容易便造成各地諸侯爭霸的情況,而且諸侯們一旦自立,就很難平定他們。

如今道路和運河就像整個帝國的血管,可以比以前更為快速的到達各個角落,於是中央集權的統治方式也就可以得以實現了。

這就是基礎工程建設的政治意義,到了千年之後,國家對於基礎工程的建設其實也是傳承於此,並非屬於開創之舉。

換句話說,中原文明不曾斷絕,很多東西都自覺不自覺的繼承了下來,這就是華夏文明的優勢所在,有太多的教訓和優良傳統可以借鑒。

所以開通漕運對於大唐帝國來說無疑是一件大事,從元貞五年就開始准備,到了今年算是弄的差不多了。

正好明年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免除稅賦的政令到期,只要沒什么意外,借助漕運和馳道,各處的官府備下的糧倉便會日漸充盈起來。

無論是基礎工程建設,或是發生了戰爭,再有就是救災等事,都會得到朝廷更為有力的支持。

而得到高句麗的人力物力之後,大唐的人口即將突破一千五百萬,這和大唐立國時進行的人口普查相比,人口足足增加了五百多萬人。

所以今年大唐還要進行一次人口普查,讓朝廷更加清晰的知道人口增長的部分都來自於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