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4章教導(1 / 2)

北雄 河邊草 1524 字 2023-02-14

馬周出宮的時候,天色已晚。

在宮門前,侍從已等候多時,馬周接過侍從遞過來的馬韁繩,翻身上馬。

稍稍回望巍峨的宮門,天色雖冷,馬周的心卻滾燙如火。

皇帝自始至終對長安書院一桉是一句未提,跟他說的都是治學選才之事,這和他來之前想的有很大的偏差。

他感覺的到,皇帝對各處書院之事是早有規劃的,只是不知道是皇帝看了他的上疏才有所啟發,還是之前就想好了的?

反正不管怎么說,交談過後他算是明白了,皇帝對治學早有定見,可不是聽他馬周說什么就是什么。

他很可能是適逢其會,正好趕上了機會……也許就算沒有他的上疏,早晚朝廷也要對各處書院進行整飭。

而當務之急,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皇帝說了,各地書院要和家學,私學分別開來,除了官辦之外,還要在細節之上下功夫。

比如說在生員入學時要舉行學試,學成之後出師,也要進行結考,再比如說以此延伸,按照學考對學生統一分級,以免學生不專心於學業,像國子監和長安書院那樣散漫。

諸如此類的想法,馬周在他的上疏中其實都有所闡述,只不過沒有皇帝說的那么明確罷了。

另外就是皇帝有意從平民子弟中選取童子入學,由官府資助其學業……

這個皇帝沒有明說,可馬周還是理解了皇帝的意圖,並在心里大表贊成。

九品中正制早已廢除,可影響依舊無處不在,從如今的科舉應試中就可以看的出來,各處的貴族們幾乎壟斷了名額,根本見不到幾個像馬周這樣出身的人物。

就算出現那么一個兩個,也很難在眾人之間脫穎而出,去年那個投水的,就是最為典型的例證。

他們夾雜在京試的士子中間,有如異類,遭到排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馬周由於出身的原因,早年在河北受盡冷眼,對此是感同身受,很想為此出上一分力氣。

只是他不年輕了,沒那么熱血沖動,也知道此事之艱難,甚至可以說是凶險,那可不是一件無傷大雅的小事。

實際上,李破對此也有著清晰的認知,所以只是略微提了提,並沒有付諸於行動的意思,兩個階層之間的碰撞,不是開玩笑的。

每每都會是人頭滾滾落地,血流成河的結果,所以你想做這樣的事情,沒有充分的准備,足夠的耐心,非同一般的手腕,只是一拍腦門,隨性而起,那么即便你是皇帝,也必將以悲劇收場。

李破可不想在自己剛剛穩固了皇權的時候,便去碰觸貴族們最敏感的那條神經,他又不是那種理想主義者,不然他也當不了皇帝不是?

按照李破的意思,其實就是先把書院辦好,然後想辦法往里面摻點私貨,改變一下官場的人員構成。

說實話,貴族們還是很好用的,他們經歷了完整的教育,從小就知道人情世故,做起事來自然有板有眼。

由於他們有著家世,一般來說生活都很富裕,所以當世的官員在貪腐上面並不算嚴重,起碼不會像後來的那些官員一樣見錢眼開。

貴族們最討厭的地方則在於,他們形成了壟斷效應,裙帶關系嚴重,久而久之必然會陷入腐朽的狀態之中。

你說他們不貪腐,他們手中握著權勢,對下層百姓的壓榨簡直就是全方位的,搶占了大量的社會資源。

一波波的農民起義,就是對這種不公平現象的最為直接的反抗。

但平民大量成為官員的時代美好嗎?就沒有農民起義了?這其實是個無解的問題,只要官員這個階層還在,就沒什么好說的。

李破當了皇帝之後,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得出的結論能很好的反映了他的為人秉性。

他只是認為,與其費力不討好的改變當世的官僚體系,不如持續的給其注入新的活力,最理想化的情況是能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

不斷的往貴族群體里面摻沙子,讓新的貴族涌現出來,隋末戰亂的意義就在於此,新舊貴族在戰亂中完成交替,然後形成新的貴族群體。

舊有的貴族並沒有完全消失,只不過被壓制了下去罷了。

不過這樣的交替太過殘酷,伴隨著的是整個帝國的大量失血,大唐想要延續的更久,便需要做出改變。

官僚體系的改革,從來都是涉及到政權穩定的大事,需要加倍小心,最好是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那種,就算槍響了,也要找好替罪羊,絕對不能把皇權放在賭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