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4章結果(1 / 2)

北雄 河邊草 1526 字 2023-02-14

孫伏加心中有所疑惑,最終還是忍不住在進入兩儀殿之前問道:「杜執禮與長孫順德結黨營私,德行卑污,只此一條,便可定罪論斬。

陛下為何還要嚴審於他?」

李破知道,這廝顯然是想到了高慎,如果他真有此意,估計孫大夫就要進諫一番了。

只是今天的局面和五六年前不一樣,哪里還需要那樣的手段來殺雞儆猴?做的太過,反而容易引起朝堂震盪。

自古以來都有刑不上大夫之說,不管文人們怎么從字面上解析喬飾,本質上這都是統治階層維護自己利益的說法。

不管從哪個方面看,杜執禮都屬於士大夫階層,所以你要處置於他,就要照顧到這個階層的體面,尤其是在政局穩定的時期,這一點便會顯得尤為重要。

換句話說,皇帝想要殺人,也要講究個方式方法。

尤其不能表現出殺人如殺雞的態度來,那會讓臣下們覺得不安全,臣下們喜歡「講道理」的君王。

現在看的是李破怎么把道理講的更明白些,不然就要按照「規則」來辦事。

…………

對於這種規則,李破還是基本認同的,平穩的政局,穩固的皇權,其實都是妥協的產物,過於激烈的政治手段實際上在此時此刻並不可取,成熟的執政者,在打壓異己,進行改革,或是力求發展的時候,都會保持足夠的耐心。

那種大開大合,總想要推翻現行的一切,建立一個新世界的理想主義者,只會出現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當一切塵埃落定,他們大多又會搖身一變,成為現有規則的維護者。

這很好理解,因為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立場自然而然便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就比如他李破,當年無疑是隋末反臣之一,對當時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利益集團充滿了反感。

可現在他當了皇帝,他卻必須依靠貴族集團來進行有效的統治,那就要沿襲歷代王朝的規則。

李破很早就有了這樣的認知,所以他的皇位才會越來越穩當,因為他是在按照已有的,能夠取得大多數人認同的方式來統治一個帝國。

他從來不做太過出格的事情,正在逐步改變了自晉末以來,君王昏庸暴虐的形象,這無疑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歡迎和支持。

權力從來不是來源於權力本身,它的根源在於產生它的土壤,大部分擁有權力的人都不很明白這一點,於是權力在他們手中就會變得脆弱而且容易動搖。

…………

李破負手立在兩儀殿的門前,抽了抽鼻子,外面的溫度比宮殿之內要高一些,讓他頗感舒適。

在這里他幽幽的回了孫伏加一句,「杜執禮若只貪些財貨,朕為何要殺他?朕如果只想殺他,還要什么罪證?」

這話聽著有些別扭,可孫伏加一下就聽懂了,殺杜執禮,只為國事,與其他無涉。

孫伏加再無話說,向君王提出有益的勸諫是他的職責,在左諫議大夫的位置上,最忌諱的其實就是認死理。

對禮法的堅持,不能延伸為執拗……孫伏加之所以能在這個位置上待了兩年,並深得皇帝信任,就在於他懂得這些道理。

…………

元貞八年三月間,前長安書院祭酒蓋文達,江陵書院祭酒崔玉被處斬,沒有等到年末勾決,朝廷允許他們的家人收斂屍體葬入祖墳,而且並未禍及他們的妻兒家族,顯然是給文人們留了余地。

不過朝廷組織了還留在長安的各地書院祭酒們觀刑,對他們做出了最為嚴厲的警告,隨後各地祭酒們帶著幾許惶恐,以及在京師的所見所聞紛紛離京。

三月末的大朝會上,賜長安海事學院祭酒馬周為觀文殿大學士,晉秘書少監,主理文院事。

他這個秘書少監有點特殊,不在秘書省辦公,而是去了中書省,將會同中書省的官員對文院諸事做出改革,首先就是廢除國子監……

發生在元貞七年年末的長安書院一桉,讓文院之事越發矚目,這場波及甚廣的大桉要桉,並沒有壓低文院的地位,反而提高了各處文院的知名度。

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朝廷對文院的重視,而元貞八年開始,大唐朝廷又在沿海以及兩淮各地陸續設下海事學院,讓文院的牌匾更增光彩。

此時朝中已經有人接到地方上的消息,一些人覺得朝廷應該適可而止,若鬧的文院滿天下,豈不……亂了規矩?

大致意思就是這個,話當然不會說的這么直白,大多數人的說法都是文院建的太多,有傷大唐國力,或是泥沙俱下,將來傷了文院的名聲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