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1 / 2)

清穿之婠婠 夏青城 2168 字 2023-02-15

康熙三十八年二月初三日,康熙帝第三次南巡啟行,皇太子胤礽監國,皇太後及皇子胤禔、胤祉、胤禛、胤祺、胤禩、胤禟等八人同行,於大通橋乘舟南下。

二月十二日,康熙帝舟泊桑園,命直隸巡撫李光地等往視漳河與滹沱河,如漳河故道可尋,即可開通,引入運河;如慮運河難容,即於運道之東別開一河,使之赴海。

二月十八日起,康熙帝只乘一舟,減少扈從,晝夜前進,往閱黃河以南各處堤防。

高家堰時間悠久,其中在高家堰十堡和十一堡之間有個叫侯二門的地方經常決口,康熙如今便來此巡查,發現河工敝壞,身後陪同的河督董安國、河道馮佑早就嚇得跪在當場,背後冷汗直流。

可還沒等康熙說些什么,就聽轟隆一聲,十堡和十一堡之間的侯二門突然決口,夏季南方雨量豐沛,早就溢滿的河水瞬間就以不可阻擋之勢沖破了堤壩,將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的近處河工卷了進去,霎時就消失了蹤影。

康熙身邊的大臣和侍衛連忙護著康熙後退,所謂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康熙離得不是很近,身邊又有人團團保護,按理說應該能夠平安退到無事的地方。

可誰知道,就在這時,眼看康熙就被一行護衛保護著往高處走去,身後卻傳來陣陣利箭劃破空氣的聲音,呼嘯著朝康熙所在而來。

康熙帝十分鎮定,他知道這是一個專門針對他的計謀,從他單獨前往勘察堤壩就開始了,也許不是高家堰,還有別的地方在等著他。身前的侍衛一層又一層的組成人牆堵在他的身前,刀光閃爍,應聲而響的是箭矢與刀刃撞擊的聲音,鐵器之聲不絕於耳,地上掉落不少羽箭。

康熙抬眼望去,只見水庫高處一行人,個個□□騎馬,身著漢服,白巾蒙面,挽髻戴簪,看上去氣勢,隊形整齊,應該是經過訓練的。

漢人?!漢人!!!

康熙看到頭發才猛地回神,他們是誰?竟然未曾剃頭易服???

除了喊著反清復明的洪門天地會和白蓮教余孽,到底是哪里冒出來的這樣一支想要造反的漢人組織?康熙腦海里不住的思索著,但精神絲毫不敢有些許的放松,他只見對面馬隊為首一人,看身形發髻竟是女子,她接過身後遞給她的弓箭,抱住懷中……懷中,懷中的孩子!!!

為首之人竟是一個女子,而她居然還抱著一個不過稚齡小兒在懷中,不知她低頭跟那孩子說了些什么,那孩子直直的看向這里,而那女子手中的弓箭也已經准備就緒,還沒等康熙想明白,她就只覺得身前侍衛組成的圍牆被那支羽箭層層突破,直至逼到他的眼前。

好歹康熙也是弓馬嫻熟,他自以為再怎么樣也不會輸給一個女子,便舉起天子寶劍用力攔截那支羽箭,可是那支羽箭仿若千斤壓來,竟震得他虎口發麻,手中寶劍幾乎要脫手而去。

他被震得向後退了幾步,可就是這幾步十分關鍵,康熙一個沒穩住,竟從堤壩上滑落洪水之中,侍衛們口中呼喊著「皇上!!!萬歲!!!」

李德全第一個跟著跳進了水里,要是萬歲爺有個什么事兒,別說他九族,就是十族都賠不起,要是能找到萬歲爺也算精功贖罪,要是找不到,還不如死了算了,好歹還算忠心護主了。

剩下的侍衛也跟著撲通撲通的跳進水里找人,他們這些御前侍衛今天只怕要交代在這里了。

等到地方駐軍趕來相救卻已經晚了,因著康熙是簡行,除了帶了一些貼身伺候的人,例如李德全,剩下的便是直屬他的正黃旗中最為中心的御前侍衛,再加上一些當地衙門的軍隊,是不會出太大問題。

真是萬里有一,康熙帝上過戰場,玩兒過陰謀詭計,卻沒想到會有婠婠那樣一個功力深厚的人,像陳近南等人跟她一比,武功猶如小兒游戲。

除了一些隨行等候問話的地方死傷幾個之外,剛才的河督董安國、河道馮佑也已經在剛才的混亂中身中亂箭而亡。幸好百姓膽子小,雖得了命令不得驅逐百姓,但依舊攝於龍威不敢上前來,只得遠遠的圍觀在外,從而也幸免於難。

當地官府連忙派人送信至太後龍船行至處,並八百里加急奏報送至京城監國太子處。

接到奏報的時候太後一行人已至江寧府,還未曾下船,高家堰的奏報就已經到了,皇太後接到奏報後整個人都軟了,幸好有宮人攙扶,才沒有失態。畢竟是經歷兩朝的皇太後,不一會兒便振作了精神,仔細詢問了事情經過,隨後又想到了遠在京城的太子。

太後喝了口茶壓了壓驚,潤潤嗓子,低沉了嗓音喚道:「直郡王,四貝勒。」

「太後!兒臣在。」直郡王胤褆和胤禛連忙跪了下來,「太後有何吩咐?」

太後欣慰的點點頭,這兩個孩子雖然擔心,但沒有慌亂,畢竟是天家子孫,大事上很是穩妥的。

「直郡王不妨前面開道,先行回京,看看太子處有何吩咐,至於護送咱們的事情就交給誠郡王、五貝勒、八貝勒他們幾個在,還有四貝勒……」

太後看了看跪在眼前的胤禛,輕輕嘆了口氣,一把抓住胤禛的手,胤禛能感到太後微微顫抖著,心中無比驚訝的,但依舊不動聲色的看著太後等她吩咐。「四貝勒,往常聽皇上說你秉性剛直,如今讓你帶人去找皇上下落,你可願意?」

胤禛用力的點點頭,給皇太後磕了個頭,跟諸位兄弟告別後,便輕裝簡行,帶著人秘密離開了。

他們都知道,皇上失蹤的事情不能泄露一絲半毫,回鸞的理由是太後鳳體違和,於是一行人匆匆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