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發,謝/絕/盜/文(1 / 2)

第三七章

凌郁楓一直讓人關注著最新的消息,所以也在第一時間知道了皇上對此次刺殺事件的判決結果。

因為所有證據都指向安貴妃,盡管疑點重重,皇上也還是明確了自己的態度,直接以監管不嚴之罪擼了安貴妃的貴妃頭銜,貶為安妃,這樣以來連之前她嘲諷的賢妃位份都在她之上了,可想而知安妃心情如何。

但是令人比較玩味的是,皇上同時也下旨讓安妃禁足明粹宮,期限不定。

禁足明粹宮一切規制份例不變,到底是保護她還是懷疑她,也就只有皇上心中明白了,而且還有那個監管不嚴的罪名也很是讓人玩味。

同時這件事情並沒有隨著安妃的懲罰落定而結束,皇上依舊在查,昭和帝只是疑心重並不代表他智商也掉了,安妃手中有多少人,他還能不明白?她是如何穿過重重防衛把人安排進皇家獵場的?

查出來的證據指向安妃,但是關鍵處卻總是模糊,一開始昭和帝也產生了懷疑,可是後面越來越多的證據都是這般,就難免讓人起疑,有句話叫過猶不及,如今正是如此。

一開始大家以為昭和帝以監管不嚴之罪給安妃定罪是覺得家丑不可外揚或者是保護安妃,可是接下來皇上的舉動就讓大家明白,並非如此,皇上是真的不認為安妃是刺殺事件的幕後之人。

就在安妃被懲罰之後沒幾天,皇上再次以雷霆之怒砍了一批人,這次竟是查出獵場刺殺乃孫太妃所為,此結果一出,全朝嘩然,誰也沒想到竟然會是孫太妃,那個自從先皇去世就一直低調的避居後宮一一隅的先皇寵妃。

而且也是此時眾人才知道,孫太妃手中竟然還握著一批先皇留下的玄衣衛,玄衣衛攏共不到兩千人,卻個個以一敵十,若是這樣的人別說是突破皇家獵場,即便是皇宮那也如入無人之地啊。

孫太妃手中玄衣衛有五百人,其余皆掌控在皇上手中,因為一直以來玄衣衛比較隱秘,導致人數成謎,所以眾人就以為皇上手中的便是全部,如何也想不到,竟還給一個後宮太妃留下這么多!先皇究竟何意?

但是同時也讓人很納悶,孫太妃此舉究竟何意?她一生無子,皇上待她也不曾苛待,太後去的早,依著她的輩分在後宮那也是第一人,日子過的好好的,為何要搞出這樣一樁事情來?著實令人費解!

眾人皆是一頭霧水,可是皇上已經定罪,雖然敬重孫太妃乃先皇嬪妃,並沒有對她本人如何,卻直接把她身邊的人剝除干凈,皇上仁厚言明罪不及家人,大度的放過了孫家一把,再次贏得寬厚仁慈的好名聲,孫家更是感恩戴德。

到此一場刺殺事件轟轟烈烈的落幕,雖有諸多疑點但這是皇上親口決斷,那這就是事實,無人再敢有異議。

凌郁楓聽完之後嘲諷一笑,昭和帝慣會用這一招,十幾年了依舊不變,忍而不發這么多年,到底還是沒能放過孫太妃,不過為何等了這么多年才發作呢?難不成其中還有什么隱情不成?

他一直在邊關,又是涉及到先皇嬪妃,他對這其中的彎彎繞繞還真是知之甚少,只是知道當年孫太妃受寵,太後和皇上日子並不好過,甚至先皇要立的也並非當今聖上,而是另外一位性格更加溫和的王爺,只是因為那位王爺心軟會善待他留下來的嬪妃和皇子公主。

只是可惜,那位王爺是個短命的,還不等先皇下旨冊立,他便死於非命,且死因成謎,先皇決定冊封太子之時本就是因為身體不濟,經過此事之後更是直接病倒,不久便撒手人寰,而後來也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上位的就是現在的皇上。

但是因為昭和帝年輕之時英明睿智且驍勇善戰,是難得的人才,眾位大臣並沒有提出異議,實際上眾人都明白先皇決定的那位王爺其實並不適合成為君王,因此這事兒就這般順理成章的定了下來。

昭和帝上位之後對待自己的兄弟並沒有趕盡殺絕,只是圈養起來讓他們做一個閑散王爺,連對這些王爺都這般寬容更不要說是後宮的太妃們了,俱都好生養著,不曾苛待。

因此就算是他上位比較詭異,也贏得了不少好名聲,更是被眾人擁戴。

所以孫太妃這事兒一出,民間眾人都覺得一定是孫太妃的不是,皇上這般仁厚的君王,善待他們至此竟還想要刺殺儲君,簡直罪不可恕!

可是許多老臣琢磨琢磨就有些回過味來,但人老成精,都已經到了這個份上,誰也不會不識趣的上去質疑,這事兒隨著孫太妃被禁便算是塵埃落定。

皇上給了太子一個交代更是給了全天下人一個交代,沒有人不滿,就算是有也憋著,憋不住?那……也得憋!

太子也是這個時候才知道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孫太妃手中竟還掌控這么一支大殺器,不由得悚然一驚。

向皇後詢問的時候,皇後只是搖搖頭,「此事莫要再提,既然你父皇已經為你報仇,那你便去好生謝恩。」她溫溫和和的看過來,太子卻感覺那眼神不容拒絕。

明白事關重大,太子亦鄭重表態,「兒臣明白,母後莫要擔心。」

皇後微微頷首,隨後跪坐於佛龕之前,「那你便去吧,母後喜歡清靜,你以後不必常來打擾。」說罷閉上眼睛開始數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