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盜/文可恥,///發(2 / 2)

不過這個問題他也沒有糾結太久,因為又到一年秋收之際,前往東涼縣賑災的欽差還沒返還,西平便傳來外族侵擾的消息。

每年的秋收便都是邊關最容易發生戰爭之時,今年情況又比較特殊,韃子和夷人的草原今年也迎來了干旱年,草場遇上干旱情況十分嚴重,已經不能滿足放牧要求,而冬季還不知情況如何,所以為了活下去,他們便又打起了大昭的主意。

外族一向喜歡打游擊戰,主要目的就是搶物資,他們小股小股的搞突襲,行動迅速而殘忍,所到之處必燒殺搶掠一番然後訊快速撤離,不等大昭的軍隊反應過來,他們便已經逃回了草原,很是棘手。

以往有凌郁楓在的凌家軍總是攆著他們打,現如今凌家軍雖然還在,可是沒有了將軍的凌家軍到底還是讓他們少了許多忌憚,又敢來大昭侵擾百姓了。

畢竟不是誰都有凌將軍那種不顧一切的拼命精神,敢於深入草原追著他們打。

幾次偷襲成功讓他們心中更是肯定,如今的西平已經今非昔比,養大的胃口開始蠢蠢欲動。

消息傳回京城,昭和帝眉頭皺的死緊,今年本就是多事之秋,此時邊關還不太平,他愁的頭又開始隱隱作痛,難道大昭離開永安侯府就真的後繼無人了麽?

把此事拿到朝堂上想要聽聽各位大臣的看法,大家一致的決定便是派人前去邊關平亂,而是派誰去卻成了難題。

有眼睛的都知道昭和帝對永安侯府對凌家軍的忌憚,而凌郁楓又傷了根基再難上戰場,眾人的目光便盯上了永安候,可是卻無一人提出來,誰知道昭和帝此時是何種態度啊?

好容易叫永安候回京養老,現在又把人派到西平,昭和帝會甘心?

文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拿不出一個章程,昭和帝大怒,邊關已經迫在眉睫了,這幫子人連個人選都找不出來,養著這幫吃閑飯的何用?

他一發怒,眾人更是不敢多言,卻讓昭和帝更是憤怒,如此惡性循環,整個朝堂連空氣都充滿壓抑,文武大臣更是噤若寒蟬,此時都看向永安候,期望他自己主動提出來。

可是令他們失望的是,這一次永安候卻一直都在狀態外,對那些人發射過來的信號是一個也沒接收到。

就在這個時候,太子站了出來,「父皇,兒臣願領兵前往西平驅逐外族,保我大昭百姓安康,疆土完整,誓死守衛西平關!」

昭和帝猛然看向太子,只見太子表情嚴肅,神情庄重,眼神堅決,目光灼灼帶著必勝的決心,頓時露出滿意神色,「你可想好了?」

太子態度果決,「父皇,兒臣是大昭的太子,理應替父皇分憂,保我大昭子民免受外族侵擾!」這幾句話說的慷鏘有力。

昭和帝一臉欣慰,這才是他們傅家兒郎,「好,好,太子不愧是朕的兒子,朕准了!」

太子撩起衣擺跪下謝恩,「臣領命,定不負眾望!」然後又說了一句話,「父皇,兒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昭和帝此刻心情不錯,遂笑著道:「哦,何事說來聽聽。」

太子抬頭看向昭和帝,「兒臣想要帶一名軍師。」

原來是這個啊?昭和帝面上帶笑,不過出於謹慎他並沒有直接應允,而是饒有興趣的問道:「不知此人是何來歷,竟叫太子親口求取?」

而太子的一句話卻叫整個大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靜,就連昭和帝也一臉探究的看向他,因為他說的是,「兒臣想要凌郁楓凌公子作為兒臣的隨行軍師。」

他仿佛沒有注意到周圍的環境一般,接著說道:「凌公子雖然身受重傷上不了戰場,可是憑借著他近十年與外族打交道的經歷,兒臣相信再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外族的習性和作戰方式,不用他到第一線,他只需在幕後為兒臣出謀劃策兒臣相信此行定會有大收獲,懇請父皇同意!」

太子的話確實有理,可是情況未免太過特殊,而且太子此刻提到凌公子究竟有何深意?眾人不由得看向了永安候,就連昭和帝都在上面打量永安候的表情。

只見永安候在太子說到這些的時候一臉震驚的看向他,面上有這憤怒不忍和心疼,最終卻歸於平靜,握著拳頭垂下了頭。

看來永安候確實對此事一無所知,否則按照他的城府還做不到這般滴水不露,昭和帝心中稍稍放松。

不過在太子說完之後不等昭和帝表態,永安候就上前一步,「西平關有更加優秀的軍師,相信他們比犬子更加適合,也一定會竭力配和太子,犬子在西平關身體受損導致不良於行,臣實在不忍再讓他踏足那片傷心地,還請皇上憐惜!」

他說完便閉上眼睛,一副豁出去的架勢,他明白說出這話就相當於是駁了太子的面子,勢必會叫太子心中不舒服從而記在心中。

昭和帝卻是完全放松下來,仔細一想竟覺得太子的提議很好,他不願意讓永安候隨行,那么最了解西平關情況的凌郁楓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且他身體根基受損,不良於行,就算是想要做什么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後就在太子一臉懊悔的道歉說自己考慮不周之時,昭和帝卻笑著道:「此事成與不成該問過當事人的意見,咱們該尊重孩子的選擇才是,不若就交給少卿來抉擇吧。」

他說完這話便是已經決定,然後立刻派人前往渡月山庄傳召凌郁楓,讓永安候一肚子話也只能悄悄咽下去,不由得偷偷打量了太子一眼,兒子寫那封信究竟是何意?難不成這是他們一早就商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