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尋訪張良(七)(1 / 2)

大秦帝師 殷揚 1164 字 2023-02-22

張良默然良久,才道:「我是韓人,世受韓恩五世,韓之待我張氏恩重如山,而我張氏卻沒有令韓國強大,反而日漸衰弱,終致於滅亡,是我張氏負韓,而不是韓負我張氏。張良何惜區區一身,必為韓報仇,張良的血必為存韓而流!」

象他這樣才智非凡的人,要是到咸陽,向秦王效力,必然會受到重用,更不用說周沖這個秦王眼里的紅人願意力挺他,這可是一條千年難得遇到的捷徑,不知道有多少英雄羨煞。可是,他在志向與情感之間進行抉擇時,還是背棄了剛剛說過以志向為重的話,選擇了情感。

周沖很是惋惜,剖析道:「子房此言差也,不是張氏負韓,是韓自負於韓,非張氏之過,非子房之錯。」

這話有點玄,張良盡管是反應機敏之人,也是不明白周沖的意思,問道:「周大人,此話怎講?」

周沖笑道:「百里奚仕於虞,而虞亡;仕於秦,而秦霸,請問子房是百里奚負於虞,還是虞負於百里奚?國之亡,非臣之過,君之錯,韓國並非沒有能人,而是人才濟濟,韓非、子房之才都不世出,韓王若是用你們中的任何一人,韓國都不會亡。韓非的帝王之術,王上贊不絕口,感嘆能與韓非一游,死而無憾,可韓王卻視為不值一文,韓非為英雄無用武之地所苦,當日到了咸陽,聞知此事,痛哭不已。英雄之痛,痛莫大於此也!」

張良長嘆一聲,道:「周大人的好意,張良心領。可這不一樣,百里奚仕於虞而虞亡,是虞負百里奚,而不是百里奚負虞。百里奚之才,國士無雙,當以國士之禮待之,虞君卻以普通人待之,錯在虞君,不在百里奚。而我張氏仕於韓,代代卿相,位極人臣,卻沒有令韓國強大,強大的是我張氏,良田、房產不計其數,僮仆數百之眾,是我張氏負韓,非韓負我張氏。周大人當知豫讓之言,以國士之禮待我,我當以國士之禮報之,為此豫讓不惜毀身刺襄子。韓君待我張氏是五世國士之恩,我張良只好以國士之禮報韓君了。」

周沖滿以為自己的話會打動張良,沒想到張良如此能言善變,搬出豫讓之言,一時為之結舌,想了想道:「豫讓壯舉,周沖也是心儀,可是豫讓怎能與子房相比。豫讓不過是一力士,頂多格殺數人,而子房有經天緯地之能,才堪安邦定國,子房何故棄明智而效豫讓武夫之行?」

豫讓之行雖讓後人感嘆,但和張良比起來,就差得遠了,兩人不是一個級別,根本就不能比,張良再次默然。

話說到這種程度,再說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了,周沖直截了當地問道:「子房意已決?」

張良沒有說話,默默點頭。

周沖長嘆一聲,道:「人各有志,子房心意已決,周沖就不再多言了。周沖以為,韓已滅,子房若要為韓復仇,必要借助於他國之力,現在的形勢莫過於借楚國之力了。楚國兩派相爭,血流成河,以子房之才,若是效力於一方,則楚很快就重新安定下來,合楚國之力與秦相抗,或可復韓,子房則是另一個伍員。」

張良凄然一笑,道:「楚國雖大,卻無明君,縱然張良使楚國安定下來,卻無闔閭這樣的君主,復韓必是不可能。」

「趙國怎么樣?」周沖分析道:「你是明智之士,肯定知道秦王下一個目標就是趙國。趙國雖不如秦,但趙國之民驃悍善戰,秦之勁敵。若子房用於趙,與李牧將軍珠聯璧合,將相和之事未必不能重現,以趙之勁兵,子房李牧之才,必可與秦相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