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我全包了(2 / 2)

我的亮劍生涯 千斤頂 1039 字 2023-02-26

秦秀蓮從後面走了過來挽住了他的手臂驚嘆道,「洪明,長官部真的采購了咱們的葯品嗎?」

「當然!」

「那豈不是說咱們今後每個月至少有三四萬大洋入賬?」

「這才哪到哪啊。」高洪明在秦秀蓮挺翹的瓊鼻上輕輕刮了一下,「閻長官是什么人,不把咱們手里弄到的盤尼西林價格翻上兩倍賣出去他就不是閻老西了。」

「你呀!」

秦秀蓮給了他一個白眼,「閻老西這個綽號也是你能叫的,要是讓閻長官聽到的話,小心他給你小鞋穿。」

高洪明哈哈一笑:「放心好了,只要有錢賺,閻長官就是咱們最堅強的後盾。」

「這倒是。」秦秀蓮對此表示贊同。

倆人一邊說話一邊往里邊走,似乎絲毫不擔心拿到貨後的孫楚、閻錫山會不會賴賬的問題。

這個時代的大部分商人還是很有風骨的,還不像後世那樣墮落。

在後世,國家改革開放之後,伴隨著西方資本的涌入,西方的契約思想也傳了進來。

無數公知、帶路黨、美分黨開始吹噓西方的契約精神是多么的公正先進,西方人是多么的講信用,華夏的傳統思想是多么的落後腐朽。

在這種思想下,華夏的商業氛圍變得極為糟糕,誠信變成了貶義詞,有奶便是娘,各種坑蒙拐騙大行其道,羞恥感這種東西早已被國人拋到了九霄雲外。

殊不知,華夏思想和西方思想有著本質的區別。

西方信奉契約,講究的是只要簽訂了白紙黑字的契約,就一定要遵守,否則就會被法律嚴懲。

而以華夏代表的東方則不同,華夏更講究的是信義。

不得不承認,華夏自古就有無商不奸的說法,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排在最末。

但這只是一方面,商人重視利潤,為了利潤他們會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手段盡出,所以自古以來商人的名聲都很差,這也是歷朝歷代的朝廷都對商人進行打壓的原因。

但同時他們也是一個重視承諾的群體,對於舊社會以前的商人來說,信義就是他們的安身立命之根本。一旦失去了誠信,那么他就失去了他的信譽,一個沒有了信譽的商人是沒有人願意跟他做生意的。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商人來說,他們寧願破產也不願意背上一個失信的罵名。

因為破了產還有機會東山再起,可一旦失信的名聲傳出去,就再也沒有人願意跟他做生意了。

當然了,事無絕對,無論什么時代,不講信用坑蒙拐騙的商人都有,但絕對不包括像閻老西、孫楚這樣的人。

到了他們這樣的身份地位,講究的是一口唾沫一顆釘,說出去的話就一定會兌現,像那種拿了人家的貨不給錢這種事打死他們也做不出來。

錢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高洪明就要考慮民團擴編的問題了。

早在幾天前,高洪明就讓吳成楓和肖占奎著手開始了擴編,他的打算是將兩個連擴編到三個營,人數從三百多人直接擴編到一千五百人,只是這些天事情太多,一直沒有時間到小曹村檢查,今天他打算去小曹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