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迎浪(1 / 2)

青山大運會獲得普適意義上的完滿成功,青山對大運會的投資巨大,再加上宣傳的功不可沒,一時之間以菠蘿網為起點引爆的單車少女在全網的推廣和傳播,讓自行車運動這個相對冷門的項目進入人們視野。

這種風潮一般來說都是一陣一陣,有時候沒有規律,譬如一夜之間某個潮牌盛行,一夜之間某個明星紅遍全網,一夜之間又可能一種減肥操,一種生活方式席卷人們的認知和日常。有人大可認為這是社會的審美和思潮方式的變遷所致,也有人孜孜不倦挖掘研究所謂這種現象形成厚積薄發的土壤和窗口,總能帶來眾說紛紜的觀點和討論的碰撞。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單車少女》在網絡的擴散引發了人們對賽事舉辦背景青山大運會的關注,又加上青山市確實花大成本重金的推廣和打造的硬實力,讓青山市一時在全國范圍內成了輿論密集曝光的重地。

不少記者和自媒體飛抵青山,打卡那些美食美景之地,有人曬出自己和大運會舉辦期間運動員的合影,有人深入體會青山本土的各種文化,拍了視頻傳到網上驚喜發現,處於流量風口漲粉不要太輕松。關於青山的相關話題一時之間登上各個風向榜單。

而這個過程中,青山市所宣傳的「打造花園城市」,「耗資巨大投入的基建場館」,都一一來了個亮相曝光,成為了無數人在社交媒體,短視頻,照片圍脖上發布自己照片視頻中搶眼的背景,形成了個追捧的現象。

還不光是對內的,大運會期間在青山的國際記者和媒體,亦在國際上輻射出很多褒美評價,克羅的《晨報》,巴聯邦的《聖保羅日報》都有專題。

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體育報紙意忒利《米蘭體育報》的主編切西尼回國後立即撰了一篇「雄文」,從現代化,古文化融合,相關商品的物流線下線上銷售,對城市的發展旅游收入影響等各個方面論證了這屆青山大運會的「偉大」和「載入史冊的成功」,很是吹了一波,他的國際社交媒體賬號下面更是飆出了幾個k的留言。

這種效應這讓國內不少城市一時都極其眼紅,沒想到青山市一下聲名鵲起,各城市政府方面組織的學習考察團,也在陸續源源不斷的趕往青山「取經」。

當然一些對於風向和城市運營走在國內前列的一線大城市而言,則是感覺到了壓力,也沒想到青山市居然劍走偏鋒,居然藉由一位青年導演拍攝的紀錄片,盤活了整盤城市宣傳大棋。

國內老牌一線城市都感覺到了壓力,而一些和青山本就在爭奪新一線的城市則更感兵臨城下的威脅,甚至直接開創了政府舉辦一波波文化產業碰頭會,邀請名流座上賓,開始突擊,大有依葫蘆畫瓢舉薦出頭部「大將」,磨刀霍霍的開創自家城市宣傳戰的模式。

現今時代,各大城市之間也講究「流量密碼」,而無論什么時候,對人才的競爭都是處於戰略第一高地。

城市要發展,要拉動投資經濟增長,要獲得內動力,就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涌入,要外界願意投入資源和城市共同增長,那么如何留住這些人才,如何吸引外部資源,一座城市講好自己的故事,並且做出了成績,還能將這些放大宣傳出去,這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毫無疑問青山這場宣傳戰役打得極其漂亮,借著大運會之勢在國內激烈的城市角逐之間翻紅殺出,像是一條鯰魚,攪動得國內各大城市競爭策略急劇變化,無數研究這個方向的媒體和專家學者也看到了這個變動。

《這個青年導演不一般,竟以一人之力改變國內未來城市宣傳競爭格局!》《以青山大運會的宣傳突圍傳播效應來看華國城市競爭新玩法,百舸爭流,誰能在新時代脫穎而出?》有好事的媒體和研究者寫就的此類文章登上了各大參物。

但也有一些人質疑是否太過誇張,因為畢竟陳一聞還是個在校大學生,雖然天才確實存在,然而說到底,以「一己之力提升城市競爭力」這種說法聽來就刺耳,很多人看來這一切不過是機遇使然,這種飛譽實在有些過。

所以也出現了「雖然那個陳一聞確實有才華,但青山這回無非是運氣好,所有事都走在了正確道路上而已……」「青山還是缺人啊,這種時候,頂上來的也只是拍了一個自行車賽紀錄就被捧起來的小年輕,資歷尚淺,說到底還是青山本土人才的薄弱。」這類說辭。

陳一聞倒是成為了青山的一大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