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栽種果樹、民間傳說的誕生(2 / 2)

宏光大街上的胡老板和孫素珍也不例外,這些天來忙得不可開交。由於街面上持各種口音的外地游客大為增加,那些平時不怎么好賣的貨品,也變得暢銷起來。

前一陣子秀水巷九號院的集資攤派事件,當時讓他們著實有點兒忐忑不安。好在迄今為止並沒有出什么問題,按日子算算也差不多順利度過了。

一口氣這才松下來,畢竟那可是幾萬元的現金。

當然,在宏光大街上這一溜早點棚亭中,唱主角的仍是口福多千層餅。它自誕生之日起,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了。其表面金黃的色澤,外酥內暄的口感,以及香氣馥郁、滋味十足的餡料,贏得了眾多消費者良好的口碑。

這里面除了特種調料的因素之外,張鳳蘭以及幾名主力手下在制作工藝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整磨合,現在千層餅生產線從配料到制作的各個環節已經趨於完善,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使得成品在形狀、大小、口感、味道等方面能保持一致。

很多外地游客都是在偶然間第23章,自然難不住他們,勞動人民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可不容小視。

於是,他們開始對外宣稱口福多千層餅是粼江市的土特產、傳統食品,老字號,生產作坊有近百年的歷史,采用了秘制調料配方和多達三十八道復雜工藝精制而成,是凝聚了多少代大師傅心血、千錘百煉、精益求精的好貨色。

並指著售貨亭上方掛著的廣告旗,告訴游客們,請認准口福多的商標lg,這才是正宗。

這個說法很快得到了消費者們的認可,一般來講,牌子越老東西越好是大眾的普遍認識。這么好吃的餅子,怎么會一點兒來歷都沒有?

當然,也有一些本地消費者感覺到疑惑,因為自己從小到大在粼江已經生活幾十年了,原先從來也沒有聽說過什么「百年老字號」的口福多千層餅,印象中這東西出現在市場上好像也就半年多而已。

但眼見店老板主要是面對外地游客做大力宣傳,做為粼江人,家鄉自豪感總是有的,無論怎樣也不能在這個時候潑涼水。再說了,粼江地區這么大,自己沒聽說過的不等於就沒有。

至於宏光大街上另外三家早點棚亭的老板,很快聽到了這個說法,覺得很帶感,不約而同地照葫蘆畫瓢,也開始對各自的顧客群進行宣傳。

沒多長時間,其他幾條街道上的同行也知道了此事,但沒有全盤接收,而是按自己的理解又進行了再創造。

漸漸,口福多千層餅被人為頂上了一個粼江傳統老字號的頭銜,成為粼江人民引以為自豪的著名地方小吃。名氣不僅傳遍了全城,而且還隨著外地游客的購買消費,開始往其它地方流傳。

更有多事者,感覺僅僅一個老字號還不過癮,於是,經藝術加工的民間傳說開始出現。

說什么口福多的歷史何止百年,其實早在明朝正德年間就有了。正德皇帝朱厚照一生風流倜儻,有一回帶幾名隨從微服出游尋歡,路過粼江地區,趕上下暴雨,找到了一家村頭小店躲避。

當時又飢又渴,隨後店主人奉上了一種由多層面皮制作的餅子,朱皇帝嘗過之後龍顏大悅,連連稱好,說自己口福不淺。問及食品名稱,店主人說本店自制小吃,未曾取名。於是朱皇帝略一思襯,讓手下取來筆墨紙硯,當場提筆揮毫,留下墨寶,御賜口福多千層餅的字號。回宮後還責成粼江地方官員,將口福多做為貢品定期進貢。

除了這個,慢慢還演繹出什么解縉、乾隆、某近代大軍閥等多位歷史名人的山寨版本。

後來當江逸晨得知這些俗不可耐的傳聞之後,感覺哭笑不得。民間大眾的想象力實在是太過於豐富了。

但話說回來,這種東西畢竟只屬於民間傳說,又不像正史那樣有專家能引經據典地進行考證。既沒法兒澄清,也沒那個必要去干涉。只要不說產品的壞話,干脆順其自然,愛咋地就咋的吧。

反正當前社會上流傳的野史、民間傳說之類多如牛毛,里面真實的也寥寥無幾。

甚至還有地方為了搞活旅游經濟,生拉硬扯,牽強附會,弄些假古跡、偽名人故居之類以吸引游客,這種事情屢屢見諸報端,引起無休止的爭辯。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n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