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五帝(2 / 2)

不說九鳳和相柳回轉祖巫殿,陳郡中,顓頊遭了天罰身死之後,並沒有指定繼承人,連象征人族共主的九龍星辰冠也化為灰燼,部落中的首領們選賢舉能之下,推薦帝嚳的侄子高辛繼位。

帝嚳,姓姬,乃是是軒轅黃帝的曾孫,顓頊之侄,帝嚳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因他興起於高辛,被百姓尊稱為之為高辛氏。

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帝嚳在位之時,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

帝嚳在位七十年,帝嚳去世以後,其子摯繼承其帝位,可是帝摯卻沒什么突出的政績,。而放勛十五歲時封為唐侯,他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努力發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不僅受到百姓的擁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領的贊許。於是,各部族首領也就親放勛而疏遠摯。帝摯九年,摯親率官員到唐將帝位禪於放勛,放勛即帝位,帝號堯,因初封於唐,即以唐為朝代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號,後人稱其為唐堯。唐堯即位後,順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為政勤慎儉朴,定歷法,施德政,抗天災,建國制,選賢能,政績卓著。

堯繼位之初天文歷法還很不完善,百姓經常耽誤農時,因此堯就祖織專門人員總結前人的經驗,令羲、和兩族掌天文,根據ri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ri,測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太陽一周期為一年,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這是有記載的是洪荒人族最早的歷法,奠定了農歷的基礎,堯當政後生活依然非常儉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實乃一代明君。

此時堯帝已年老體衰,又黃河洪水泛濫,湮沒了無數百姓家園,堯帝自覺已無法再造福人族,是以召來四岳大臣,讓他們舉薦可以接替人族共主之位的人。四岳向堯帝推舉他的兒子丹朱,堯帝搖首道:「朱兒封於丹地可以為一地之首,可其才卻難為天下之主,不可!」

有大臣向堯帝舉薦虞舜,稱他不僅是個孝子,更是個有為有才之人,可以為人族共主。

堯帝言道:「吾亦曾聞舜之孝名,只是尚未見過,不知其人如何,畢竟共主之位關乎天下百姓之福,不可隨意傳下,須得考驗一番方可定奪!」

堯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

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並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堯以二女妻舜觀其內,使九男與處觀其外,以考察舜的品行。又納於百揆,賓於四門,試驗他的才能,最後叫他入於大麓,讓烈風驟雨和虎狼蟲蛇考驗他的勇氣,舜逐一通過了考驗,堯放心地把國君之位讓給舜,卻割舍了不肖之子丹朱,成為歷代賢君之美談。

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jing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歷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ri,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系,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舜將天下劃為並、冀、幽、營、兗、青、徐、荊、揚、豫、梁、雍十二州,以河道確定各州的邊界。

同時,舜對官員們三年進行一次考核,三次考核決定升降和處罰。因此,大小官員都努力建功立業,而其中禹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劈開很多山嶺,引導洪水流入大海,確定九州的劃分,各自按規定前來朝貢。在五千里的范圍內,無論是南邊的交趾,西邊的戎、析支、渠?、氐、羌,北邊的山戎、北發、息慎,還是東邊的長夷、鳥夷,都受到安撫,天下人全都感戴帝舜的功德。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jing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使得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二這個時候黃河洪水泛濫,湮沒了無數百姓家園;更有妖獸興風作浪,危害人間。舜在位時黃河洪水泛濫更加嚴重了,鯀受命治理水患,鯀受舜帝之命,乃專心於治水大業上。他暗思:洪水滔滔,只有堵之,方可不讓其危害人族,是以征調了大量的百姓前來掘土堵水,哪里有洪水肆孽,便去哪里堵截。</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