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治水(2 / 2)

大禹治水成功,挽救人族於水患之中,天道自然也是降下了無邊的功德。而米勒也因為在大禹治水期間多次相助而分的一成功德,憑借著這些功德,彌勒更是一舉將修為突破的准聖初期。

原本,憑借著這治水的無邊功德,大禹更可成就像三皇一樣的萬劫不滅之體,奈何天道不允,大禹憑借功德只是修為突破到了大羅金仙中期。

由於大禹治水有功功,舜帝在隆重的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se的玉圭賜給大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地萬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為伯,以夏為其封國。大禹在天下的威望達到。萬民稱頌說:「如果沒有禹,我們早就變成魚和鱉了。」舜帝稱贊禹,說:「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為民造福,你輔佐我。我想觀天象,知ri月星辰、作文綉服飾,你諫明我。我想聽六律五聲八音來治亂,宣揚五德,你幫助我。你從來不當面阿諛背後誹謗我。你以自己的真誠、德行和榜樣,使朝中清正無邪。你發揚了我的聖德,功勞太大了!」

後來,舜帝又舉行了隆大的傳位大典,將人族共主一位禪讓給了大禹。

大禹成為人族共主,老子煉制了九只大鼎送給大禹,以助他用這九鼎鎮壓九州。大禹按准提的指點將那九鼎放置在那九州各大主脈之上,用以鎮壓洪荒氣運,這九州鼎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聚集靈氣。九鼎布置成為九州結界,那九鼎同時吸取那洪荒之外的靈氣,這靈氣源源不斷的匯聚到洪荒大地上。那九鼎結界一成也防止了域外的人隨便進入洪荒。

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離去。往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歷ri,以建寅之月為正月。

大禹特別重視恩威並濟,加強教化。西部有個部族叫有扈氏,好戰而不願服夏。大禹采取一邊用兵征服,一邊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終於臣服於夏。

東南地區古稱「九夷」,即九個較大的部落。大禹為加強對其統治,幾次出巡該地區,傳播中原文化和禮教,受到當地百姓尊敬和禮遇。他沿途向當地人詢問習俗,鼓勵農耕,告其農時,播種五谷,教化部族酋長們講禮儀,知法度,不以強凌弱,和睦相處。同時又宣布,若有不聽教化者,要以兵征討,決不客氣。當時,古越部落酋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聽大禹的命令。大禹在苗山大會上當眾命令將他處死,並暴屍三天。各地諸侯、方伯深知再不敢冒犯大禹王。那些沒有參加朝見大禹王的氏族部落聽說此事,也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

成為人主的大禹更加勤奮地為萬民謀利,誠懇地招攬士人,廣泛地聽取民眾的意見。有一次,他出門看見一個罪人,竟下車問候並哭了起來。隨從說:「罪人干了壞事,你何必可憐他!」禹帝說:「堯舜的時候,人們都和堯舜同心同德。現在我當天子,人心卻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儀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後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給儀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說:「後代一定會有因為酒而亡國的。」

大禹繼位不久,就推舉皋陶當繼承人,並讓他全權處理政務。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後又推舉伯益為繼承人,負責政務。

數十年後,大禹禪讓帝位於伯益。但是大禹之子啟也是一位能力出眾之人,大禹尚在之時,啟就團結了一大批的臣子在自己身邊。等到大禹傳位與伯益,消失不見之後,啟在自己手下的幫助下,突然襲擊了鈞台,殺死了伯益,自立為王。從此以後,禪讓制度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王位的世襲制。

自此,經天地人三皇定倫,然後顓頊、帝嚳、堯、舜、禹五帝治世,人族漸漸成了這天地主角。

不提人族之事,卻說天庭中,昊天眉頭難掩喜se,不知沉浸在什么高興的事情中,此時有宮女來報,王母前來,昊天立時收起喜se,讓人將王母帶來,等他人退下之後,王母笑問道:「你在高興什么事情?莫非道行又jing進了?」

昊天搖頭道:「道行jing進,哪里有那般快,不過現在也確實有一個喜事,你可知道西昆侖中出了一個散修,名叫東華道人的,他前來投靠天庭了,而且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太乙真仙也來投效,看來我們的那一戰還是震懾了一些宵小之輩,這三界之主的身份總算是有了些樣子」。</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