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瘟疫何其可怕(1 / 2)

東漢熹平四年六月之前,天下大旱,數月不得雨,田地無產,加之朝廷無力,地方貪官污吏橫行,士族豪強只知趁機兼並土地,以至於流民四起,不堪重壓的農民百姓,或上山落草為寇,或拖兒帶女流落他鄉。

安陽縣田園多是陳張兩家所有,佃農多是兩家奴隸,加之,縣令陳理愛民,現年糧食雖減產,卻無多大影響,安陽縣一切如舊。

大管家陳寶正在陳老太爺房內匯報收糧情況,陳琳陳理二人也在,陳寶說:「稟老太爺,今年田庄多有災情,共受得糧食155200石,每佃農留下5石,陳府亦要自留近兩萬石,,今年我陳家有糧十二萬石可出售。」

陳寶說完就退到一邊,陳林第一次知道自家每年得糧幾何,安陽縣產糧,陳家竟占了四成,陳林卻不知道,有些大家,卻是陳家的十倍不止。

陳老太爺算了算,說:「嗯,卻是比去歲少了些,不過現天下皆是如此,糧食卻要漲價了,無妨無妨。」

陳林一想,也是,糧食少了,定然漲價,不過老百姓的日子就難過咯,像陳家還能給自家的佃農留下5石的糧,別家怕是不肯。一想到百姓,陳林又有一計,忙對老太爺說:「阿爺,我今日行走在城外,多見有流民,不若陳家今年不賣糧,倒以糧食吸引四方流民歸於陳家,使其在城外鄉下開墾荒地,野人嶺往來安陽縣城均是無主之地,若能開墾,來年陳家豈不是空得數萬田地。」

「伯至此計使得,如此一來,此番流民百姓倒有了安身之處。」陳理反應最快,陳理應好只是因一心為民,今日有流民過縣,陳理身為縣令怎能不知,正在心痛之時,聽到陳林這般說,哪有不應。

陳老太爺可不是陳理,他看了一眼陳林,知道陳林心思,陳林這是要圈民為己用啊,東漢年間,什么最重要?人口,別人不知,陳老太爺可是清楚,看到陳林竟然也有這樣的覺悟,陳老太爺也高興不已:「嗯,阿爺便與你五萬糧,此事由你主持。公允啊,公文可要處理好了,莫讓人說我陳家私納流民居心不良。義山,陳家堡中的少年也一並帶來,伯至也需要幫手不是,義山你啊,也老了,便不要這般勞累了,幾十年也幸苦咯,,日後陪我喝喝茶豈不好。」

眾人都明白,陳老太爺這是要鍛煉陳林啊,從此那幾百少年就正式成為陳林的私人財產了。陳老太爺還有一層心思,由陳林親自去做,流民感恩的肯定是陳林,這對陳林日後當家有好處。

陳林也不要府內幫忙,鄉下的少年來到陳府後,陳林先是集合這群陳家的新下人。要說這群少年可了不得,黃龍和陳寶一通練習下來,個個識得幾個字不說也能耍刀武槍,加之陳家也不虧待,吃得好,個個精神抖擻的,都知道面前的陳林就是日後的真正主子了,一眾人也聽說陳家大少爺善待下人,更是開心了。

陳林先是到自家的布庄命人做好368件藍色布料衣裳,便回到府內,同他們武槍,幾百個少年郎鬧得陳府熱烘烘的,陳澤陳到也來胡鬧,好不開心。布庄第二日便將衣裳送來,陳林命沒人穿上,一眾少年,穿著陳林賞的新衣裳,跪在地上連磕頭,有些還悲苦不已:「爹娘,要是早日遇上大少爺,也不至於活活餓死,嗚嗚嗚。」

這一幕恰被陳老太爺瞧見,老太爺又是點點頭,同大管家陳寶又回去了。

之後陳林帶著這368家丁在城外搭起了大棚,運糧煮成粥,旁邊樹一牌子,上書:「陳家大少爺陳伯至,不忍流民飢渴,在次設立粥棚。」又有家丁在大棚旁邊宣傳:「陳家招收佃農耕地,若是願意入陳家為陳家耕田,每年賞大米五石,錢一百文,還幫蓋房屋。」

這流民本身就是絕路之人,多為青壯,不是青壯也活不到現在啊,老弱早死了,那還有資格成為流民啊。見到陳家有大少爺為善,憑白無故施舍粥喝,現在陳家又承若那么好的條件,傻子才願意繼續流浪呢。

陳林帶領家丁鬧得轟轟烈烈,陳澤陳到也跑來幫忙,一群家丁本就是命苦的人,見自家大少爺善待流民,更是感動不已,干起來好不利索。不兩日,周圍的縣城都知道安陽陳伯至施粥,流民紛紛往安陽來,他們去的不是安陽縣,奔的,是希望。各地的官員士族聽到這個,都笑了,陳伯至,傻子。但是表面上又個個稱贊,陳伯至大義啊。陳林的名聲有上升不少,如南郡太守趙謙早看過陳理上來的公文,雖是十分不解,如今哪有慷慨的士族啊,也不管,只是在陳林的孝廉公文上,又多了一句:善待鄉鄰。

陳林忙碌幾日,漸漸的到來的流民就少了,附近的都招完了,遠的,是來不到安陽的,此次但凡入陳家為佃農,都有記錄在冊,家丁來報,共攏得流民793戶,人口3451人。陳林也嚇了一跳,今年剛收獲糧食,到明年收糧,單單這新來的佃農就要用去近兩萬石糧食。陳林心想,來年定要多得三萬畝良田,不然卻是虧了。想到這,陳林急忙督促家丁幫忙蓋房,好讓佃農早日開荒。

陳林在安陽縣城到野人嶺之間圍成一個大村落,供新佃農居住,安陽縣內別的人家害怕野人嶺,陳林可不怕,過三刀的身份可沒幾個人知道。

這日陳林剛又要帶著家丁出門去,卻見陳理慌慌張張的從外奔進來,看見陳林,舒了一口氣。陳林見此,奇怪得很,問:「父親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