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楊府大宴(1 / 2)

東漢熹平五年(176年)四月,益州郡眾多蠻夷聚眾造反,扣押益州太守,靈帝命御史中丞朱大人進討,不知戰事如何。陳林這日在郎署,閑來無事,便練起了書法。練得專心,竟不知何時身後站了一人,仔細觀看陳林的書法,竟驚訝出聲來。驚動了陳林,忙回頭,卻是楊賜,陳林急忙行禮:「學生不知大人歸,知罪知罪。」

楊賜卻全然不在乎這個,只盯著陳林寫的字體,陳林一看,糟了,這字體是「陳體」卻是怪異。東漢年書體多少隸書為主,如今陳林竟然讓楊賜瞧見這中字體,陳林心中惶恐,忙跪下:「學生閑來無事,胡亂畫寫,望大人恕罪。」

楊賜這才回過神了:「這,這是何字體,卻是從未見過?字字方正平穩,對稱均衡,又起伏相讓。」楊賜抓住陳林的手急問,全然無有大儒風度。陳林一臉驚訝的看著如此失態的楊賜,楊賜也發現自身有失風度,急忙退後,但滿眼期待陳林能給一個答案。

陳林也好硬著頭皮說道:「此書乃是學生小時所胡亂書寫而來,小時阿爺只*著學生寫字,於石板之上刻著許多方方正正的格子,要學生以筆蘸水在格子內練字。並要求學生根據字體的筆畫順序將字端正、均勻的寫與格子中央,不能偏格也不能逾越方格。久而久之,學生在練筆之時也是悟得,凡我求學之人,莫不追求端庄典雅、舒展大氣、追求精致的精神,正如這字在這方格之內,黑白輕重協調都須靈活。學生以為做事須規矩守信,於是有了這字樣。學生妄自菲薄,望大人饒恕。」

楊賜看到此種字體,如何會怪罪陳林,高興不已:「前番,蔡伯喈因見匠人用掃帚蘸石粉漿成字而得啟發,歸而創飛白書,其字筆畫露白似枯筆所作,今番伯至之字方正端庄。哈哈哈哈哈哈。」楊賜說完拉起陳林:「伯至與我同去伯喈家,伯喈定然歡喜不已啊。」

陳林來這洛陽好幾個月,都不曾見過大師蔡邕,今日楊賜要同去,豈不是有了個好推薦,可以認識蔡大人。

蔡府的下人都認得楊賜,急忙領著楊賜進去,備茶,讓楊賜坐下,又急忙去叫蔡邕。陳林可不敢與楊賜同坐,只是乖乖的站在楊賜身後,楊賜見此,忙要陳林坐下,陳林應允。不一會蔡邕就出來了,比起楊賜,蔡邕卻是福胖了些,少了許多華麗,多是一些文人氣息。

陳林在二人簡單問候後,對著蔡邕彎腰拜禮:「學生汝南陳林陳伯至,見過蔡大家。」蔡邕這才發現陳林,一臉疑惑的望著楊賜。楊賜呵呵大笑:「伯喈可記得『周公吐哺,系思皇恩』之人?」

蔡邕定神一想,恍然記起,說道:「卻是伯至小友,同坐同坐」楊賜卻說:「此番前來,卻不是因伯至之詩句,乃是伯至之書法。」急忙叫蔡邕找來筆墨,就要陳林獻上書法,蔡邕更是不解了,蔡邕乃是當世一絕,楊賜竟然讓這位看起來不錯的小友在面前書作,丟了面子如何是好。

陳林哭笑不得的看著楊賜,以「陳體」法寫了一段字,楊賜蔡邕二人齊過來看,楊賜倒是見過一會,蔡邕可是第一次瞧見,表情如楊賜第一次見到一般,楊賜只在旁邊呵呵直樂。待到蔡邕回過神來,楊賜獻寶似地又將陳林跟他說的話重復一遍給蔡邕,又惹來蔡邕的一陣贊嘆,這次蔡邕看陳林的眼神又多了幾絲贊賞,楊賜更是昂首挺胸,傲氣十足,仿佛是自己寫的一樣。

陳林與蔡邕楊賜兩位當世名士攀談,顯得平穩大氣,毫不失禮,偶爾還有一兩句獨特見解,三人相談融洽,甚歡。蔡邕看了看陳林,又看了看楊賜,說:「恰是巧了,我三人表字皆是『伯』字,哈哈哈哈」陳林一聽,與楊賜呵呵呵直笑。

蔡邕又說:「伯至年輕博學,出口成章,還以及冠之年創出這字體,伯獻何不收為弟子。」說完滿眼期待的望著楊賜,巴不得楊賜拒絕,自己就要搶弟子了,楊賜哪里會不曉得蔡邕的打算,一臉微笑的看著陳林。

陳林一瞧,豈有不明白,又豈能放過這么好的機會,急忙對楊賜跪下:「學生拜見老師。」楊賜見陳林懂事,又收得如此弟子,開心不已,蔡邕忙是道喜。

楊賜對蔡邕說:「伯喈,此次收得伯至為弟子,我心歡喜,巧之不日便是老夫六十大壽,伯喈可要送上好字畫為禮,不然休得進門。」說完呵呵大笑,蔡邕急道:「汝這不知羞。」也哈哈大笑,兩當世大儒竟耍起老頑皮,陳林在一旁看得哭笑不得。

陳林拜楊賜為師,這楊賜大壽肯定是要去的,陳林回到陳府琢磨著該以何為壽禮,蔡大家書法一絕,楊賜點明要蔡邕的墨寶,陳林可沒這能耐,那怕是以「陳體」字也不行,字體是好,可書法不好啊。

大壽的前一天陳林就去到楊府,陳林是弟子,不能連楊府的人都不認得。陳林終於見到了楊賜之子,京兆尹楊彪楊文先,急忙拜見。楊彪聽說父親收了弟子,便是眼前之人,見陳林儀表不俗,也是心中歡喜。

第二日陳林卻是比一般賀壽的人早到楊府,在書房內陪著楊賜,楊彪也在。楊彪說:「伯至,不知汝給父親做了何為禮啊?」楊賜也是一臉期待,陳林卻慢悠悠的拿出一副蜀錦卷子,楊賜忙問:「這是何?」

「乃是弟子作的一首詩。」說著緩緩展開蜀錦,楊彪走過來念到: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