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出逃計劃(1 / 2)

吳班不是一個人來的,同來的還有年輕的法正,法正是自告奮勇,自己要來的,賈詡見法正如此,又想著吳班計謀不足,法正雖然年輕,但是卻是機智靈敏之人,遂答應了法正的請求,讓他同吳班一同來成都。兩人快馬加鞭,在成都城門時吳班就要以吳懿遠親的身份入城,被法正反駁:「如今州牧與我漢中是敵非友,吳家身份敏感,若是將軍以吳家人入城,只怕不方便行事,不若我等扮作閑人,私密去見將軍兄長,豈不是更好。」兩人遂扮作閑人入城,偷偷往吳府奔來。

吳懿一聽竟然是吳班,急忙命家仆接進來,旁邊的張松一看,吳班來了,吳懿看來是必走無疑了,遂不做聲,只等吳班進來。吳懿只比吳班年長少許,張松又年幼吳懿兩人不少,最為年少的卻是跟在吳班身後的法正。吳懿只見家仆領著一名穿著平凡,卻隱約有一股殺伐之氣的青年進來。身後還跟著一位年紀輕輕略顯幼稚的翩翩少年,滿是醒目的眼神,也是一身尋常衣裳。吳懿急忙站起身來,快走幾步迎去,滿心歡喜的見到自己的族人,從小就沒有見過的族弟吳班,喊道:「可是元雄到了?」

吳班一聽此話,知道此人就是吳懿,大步一邁,單膝跪下,以晚輩之禮拜見吳懿,說道:「正是弟班,見過兄長。」吳懿乃是武人,一眼就瞧出吳班的架勢,雖然單膝跪在地上,卻顯出一股大方穩重的氣勢,隨時都可能利索的將襲擊他的人制服。吳懿一點頭,好,吳班在漢中絕對沒有受委屈,兩人不住抱頭痛哭,不住述說各自的經歷,足足有一個時辰,法正、張松兩人默默陪著在旁。同時兩人不時對望,張松形象不喜於人,卻沒有從法正眼中看出一絲的厭惡,張松不由好奇,這個年紀小小的少年是怎么的一個人,他是如何能與吳班一同來,吳班態度可看出,這少年不是一般人。

吳懿吳班述說不少,最後吳班一抹眼淚,對吳懿說:「兄長,此次元雄乃是奉了主公與軍師的命令而來的,兄長可知為何事?」吳懿點點頭,吳班再說:「兄長是何選擇?」吳班不知道是裝愣還是真耿直。徑直出言問吳懿,這讓吳懿等人驚訝不已,法正卻一臉微笑的看著吳班。原來這是法正教給吳班的,法正對吳班說:「將軍與吳子遠乃是同族,將軍乃是武人,聽聞吳子遠亦是好武之人,此次我等來成都說服吳家投靠主公,將軍可徑直發問,汝二人兄弟之情猶在,反而不必拐彎抹角空費那么多心思。若是將軍兄長不同意,再以言語說服也不遲。」

張松愣了一下,看見法正毫無意外的表情,心中知道此只怕是此人出的主意,呵呵,有意思。自古文人相輕,誰也不服誰,張松與法正雖然沒有恩怨,但是張松卻傲氣,不由想與法正對上一對。於是不等吳懿說話,只怕吳懿馬上就要答應,張松急忙說道:「吳將軍,漢中太守遠在漢中,為何要來蜀中啊?」

吳班一愣,法正一怔,知道這是沖自己來的,固然站起身來對著張松拜了一拜,說道:「小生法正法孝直,幸得主公信賴,正貧劣之資,只能為主公抄寫文書,不知先生大名?」張松一笑:「不敢,蜀郡張松張子喬是也,無名之輩,當不得大名。」

法正收回目光,說道:「我主名滿天下,年少十六便舉孝廉,千里護送蔡伯喈大師至並州,任益州縣令卻能出以夷制夷之策助朝廷平定夷亂,更有無數詩詞傳誦中原。添為漢中太守,於民秋毫無犯治理漢中,驅趕逆賊。時值董賊掌霸朝綱,倒行逆施,我主首個起兵響應討董。十三路聯軍數十萬兵馬畏懼不前,唯有我主與典軍校尉曹大人、烏程侯三人奮力攻殺,不顧滎陽大敗,直戰至函谷關,八千漢中兵馬所剩不足三成回歸,最後獨木難支,不得已回歸漢中。子喬先生可知我主如此奔波是為哪般,是為天下蒼生,是為皓然正氣,我主入蜀,乃是蜀中混亂不堪,百姓流離失所,此本是天府之地,奈何成了人間地獄,此,乃我主而來之目的,就是希望能盡早結束此間戰亂,還蜀中一片清平。」

法正年紀小,越說越激動,最後幾乎大聲喊出來,看得出法正對於陳林是欽佩不已的。張松傻眼了,不是被法正的言辭說服,而是法正的其實神情震驚了張松,到底是社么樣一個人能讓這么一個少年如此瘋狂的痴迷與他,陳林是何人,這是張松此時想的問題,對於刁難法正吳班的事情,他忘得一干二凈了。

最後還是吳懿,吳懿:「奈何我吳家諾大的家業,只怕出不了成都城啊。」吳班對法正一點頭,十分滿意法正的表現,想起賈詡所說的計謀,於是問吳懿:「兄長如今能召集多少帶兵甲士,府上又有多少人口?」吳懿開口:「吳府上下不下千人,只是若是此時離開成都,乃是非常時期,只帶走府上家人就夠了,只有二十余口,帶兵甲士能有三百上下。」開玩笑,逃命的時候誰還管那些下人,還有吳府上下都沒有年邁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