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長安事(1 / 2)

漢初平四年四月,董卓已死多時。這對於漢獻帝劉協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一件天大的喜事。劉協是漢靈帝的第三子,王美人所生,但是因為遭到何氏的暗害,劉協自小無母,為董氏所養。劉協聰明伶俐,現年十二歲,即位的這幾年是劉協最恐懼的幾年,劉協之前深深的恐懼何氏,後來來了董卓之後劉協才發現,何氏雖然可怕,可是何氏不敢明目張膽的害自己,而且何氏不見得有董卓這么嚇人的面貌,就要是要吃人的惡鬼一樣。不管是在洛陽那時,還是在長安之後,劉協沒有發表過一句話,唯一能做的就是回答:「相國所言極是,准奏。」就連董卓要殺昨夜還秘密與劉協相見,想為劉協恢復正統的大臣,劉協也不得不這樣,眼睜睜的看著一批批忠臣被董卓鏟除,劉協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活著。他做到了,活得比董卓長,十二歲的劉協對於給了他這些的王允無所不應封侯封官,但是王允堅持不受,仍然是司徒。但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又怎么能明白世間的凶險,尤其是在他以為這世上唯一的壞人就是董卓之後。

長安城,張遼府邸,張遼與前來拜訪的皇甫嵩正在喝酒敘話,只見皇甫嵩絲毫沒有鏟除董卓之後的那股興奮,相反有一絲絲憂慮藏於眉間。這時張遼說道:「老將軍,王司徒此舉恐怕不妥啊,如今董仲穎舊部十幾萬精兵強將環視長安,這時候不給他們一條活路,將其*上絕路,只怕這些人會鋌而走險,轉攻長安,那時。」張遼說不下去,與皇甫嵩一樣的憂慮不住爬上眉頭。

皇甫嵩在幫助王允鏟除董卓之後被封了個將軍的頭銜,可是現在無兵無將的,要這個有什么用,倒是王允因為是除董第一功,加上王允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將呂布緊緊的拉攏在身邊,八千並州鐵騎助陣,王允不管是文是武都是如日中天。皇甫嵩等少數幾個能看透樊稠郭汜等人危害的人苦勸王允不從,在朝上怎么說都比不過王允的聲音,眼見一道鏟除董卓余孽的詔書就要下達,皇甫嵩等人故而憂心。就在這時,皇甫嵩剛要說話,卻聽到張遼府上的家丁來說道:「老爺,據說洛陽令劉玄德劉大人派人送來五車糧食,上供朝廷,如今城內都議論紛紛。」

皇甫嵩大喜,五車糧食算個屁,夠誰吃,可是這卻是董卓死後第一個上供的地方官吏,這樣做足矣讓長安的朝廷從新詔令天下。劉備,皇甫嵩大喜得站起來不由的念叨,劉備劉玄德,似乎聽說過,有點印象,想不到這個人如此忠君,大大的忠誠啊。坐在席上的張遼也為此一愣,對這個小小的洛陽令不由刮目相看。

「遷都,回洛陽。」皇甫嵩不由大喜的驚叫而出,董卓十幾萬舊部圍在長安旁邊,著實不能讓人放心,軍事眼光獨到的皇甫嵩首先就想到遷都,讓獻帝有一個安全的地方再說別的。張遼一驚,搖搖頭,說道:「老將軍,只怕沒那么容易,董仲穎遷都死傷百萬,百姓和百官都對此恐懼不已;其二華陰那是段忠明駐軍之處,若是王司徒執意鏟除董仲穎舊部,那么這段忠明也在其列,其能讓我們順利通過華陰過潼關?其三,只怕有些人不舍得現在的富貴,洛陽劉玄德就算忠心為國,某些人能相信?這些人必定懼怕去到洛陽後威風不再。老將軍遷都之舉乃是從軍事戰略的角度去想,老將軍卻沒有想到朝中的眾位大臣。」

皇甫嵩大義凜然道:「哼,為國家豈懼這些阻撓,文遠明日可願與老夫在朝上上奏?」張遼現在雖然只有千余兵馬,可是對於長安來說卻是十分難得的將領,顯得珍貴,同時張遼也是堂堂中郎將、侯爺,在朝廷上也不是毫無影響力。張遼心中暗嘆,但是張遼乃是忠義之人,深感皇甫嵩的大義,深受感染,說道:「老將軍,遼定不負老將軍所望,但求問心無愧。」皇甫嵩見張遼答應,心情略好,但是想起長安的局勢,還是不能讓人滿意,容不得不擔憂啊。

同是長安城,王司徒王府,王允獨自一人在想事情,最近王允相當的得意,但是王允自己永遠不會覺察到自己的某些方面的變化。王允開始對別人大聲的指喝,開始自命不凡,開始認為自己是大漢的功臣,別人想的永遠比不上自己想的。王允現在面對的是兩個東西,一個是竹簡,劉備上表的竹簡,里面還有劉備上供的五車糧食。另一個卻是一塊蜀中特有的蜀錦布,長長的全是文字,陳林的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