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議出陽平(1 / 2)

蔡邕對於陳林的反應只是當作不知,驚訝的問了幾句,便仿若無事。最後蔡邕說道:「伯至啊,天色不晚了,是不是?」卻是說的笑嘻嘻的。陳林一驚,才想起今日的目的,急忙說道:「哦對了,幾乎忘了一件事情了,今日請來卻是為了犬子而來的。」蔡邕一聽,沒有明白。陳林:「斌兒現在都八歲了,是時候有個老師了。」

蔡邕一聽,豈能不開心,雖說蔡邕對於官場已經失去了興趣,可是並不代表著蔡邕就淡忘了人性的虛榮啊。陳斌乃是陳林張子,日後定然是陳林的接班人的嘛,能作為一方霸主的老師,對於蔡邕的名望有多大的提升,可想而知。蔡邕當下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呵呵大笑,當即就答應收陳斌為弟子。

陳林目的達到,卻是似乎一副心事未了的樣子,依依不舍的離開蔡府,黃燕等人已經在門外等候。站在自己的府邸前,看著陳林一步三回頭的模樣,蔡邕笑了笑,又嘆了一口氣。想起自家姑娘的悲苦,蔡邕實在是後悔當初的決定,為什么就將她許給河東人了呢,那怕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窮小子,蔡琰都不用這天這樣啊。蔡邕望了一眼陳林的背影,暗道了一句:「還有機會嗎?」轉身回府。

次日陳林便以一個父親的身份,攜禮帶著陳斌隆重的望蔡府而去,要正式拜師,從此陳斌正式每日跟蔡邕學習。益州眾人見陳斌老師竟是鼎鼎大名的蔡伯喈大師,也就不再說什么了,同時次子陳定也有意無意的被陳林安排高順為師,周倉等人每日對陳斌陳定兄弟進行*練自然是不可少的,只不過陳斌卻要抽空去向蔡邕學習。

漢初平五年(194),大司馬李傕與大將軍郭汜兩人掌霸朝廷,無人敢惹,對漢室的藐視尤勝當年的董卓。這一年初,大司馬大將軍兩人為了彰顯自己的功勞,特將年號改為興平元年,說大漢從此有我兩人守護,定能中興大漢,平平安安千秋萬代。大漢能不能中興不知道,但是長安境內,如今潼關以西,卻是一片混亂。李傕郭汜兩人只顧爭權奪勢,又不善於治理民生,百姓之苦尤勝董卓當年。許多人拖家帶口的從各種小道小路鄉間山中,往益州去,往洛陽去,總之就是遠離關中。李傕與郭汜兩人間隙越來越大,兩部人馬私下也爭斗越演越烈,時常是李傕部下十人被郭汜部下二十人在酒樓打了一頓,然後第二日李傕的人馬又將郭汜的人怎么樣怎么樣了。

大漢最後一名名將皇甫嵩終於在這種情況下郁郁而終,整個大漢,整個長安,只剩下寥寥幾人苦苦支撐著,不時有機會與獻帝見見面,其中董承為最,其他人不是解甲歸田就是轉投他方去了。大漢天下各方都是兵亂不止,隨著時間的推移,真正的霸主愈加明顯,河北袁本初公孫瓚,兗州曹*徐州陶謙,橫跨荊豫揚三州的袁公路,江東猛虎孫堅,荊州牧劉表,河南伊劉備,益州牧陳林,西涼馬韓二人,其他還有北地郡徐榮黑山賊張燕兩人,以及在華陰駐守的張濟叔侄。縱觀天下,也就只有這十四股勢力,大家各不聽令於誰,都是我行我素,與關中的郭李兩人把控的朝廷絲毫沒有關系。大漢劉氏的影響力一日比一日衰弱,中原大地上甚至出現了一些什么童謠傳說之類的,直呼新帝即將誕生代替劉氏漢朝的意思。

益州安逸的日子又過了大半年,此時已經是興平元年六月,這一日,益州州府之上濟濟一堂。黃燕低聲對陳林說道:「大少爺,賈先生那邊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賈先生說大少爺可以有所行動了。」當所有人都以為陳林已經失去了頭號智囊賈詡的時候,只有寥寥數人知道真相。賈詡與其說是在關中為郭李兩人效力,不如說是陳林的卧底。影子無影這兩大情報系統頻頻往來益州和關中,賈詡一個月前更加是希望陳林可以對關中用兵了。

陳林:「文和有沒有給出什么意見?」黃燕:「沒有,因為現在賈先生處境不是那么樂觀,接觸也不是那么容易,賈先生只是簡單的說了這句話。陳林一聽,也是,畢竟是人家的地盤,但是自己這邊還有法正張松,也不差。

於是陳林出言:「諸位」瞬時安靜了下來,陳林:「陛下還在長安受苦呢,如今郭李二人對陛下還不如董仲穎當年,身為臣子,豈能容忍,某想出兵陽平關,不知道諸位以為如何?」陳林一說完,堂下各異,張松與法正先是對望一眼,接著各自低頭閉眼,看來是沉思當中。而一眾武將,尤其是新建部隊的張衛嚴顏等人,更加是雙眼冒精光。他們太需要功勞了,陳到軍團遠在蜀中,若是對關中出兵,一定是從漢中跟上庸出啊,這些閑著沒事就發慌的武人就是希望打仗打仗。而諸如閻圃等人卻有點苦色了,這些人平日主持的是政務治理,民生發展。戰爭一起,無限的物質都要向戰爭靠攏,原本許多可以用來發展民生的東西都沒有了,他們的確不舍。

這一次出奇的是久久都沒有人說話,雖然各人的反應都不太一樣,可是竟然沒有人率先說話。陳林一看,有點郁悶,眯著眼正要說話,底下衛方以為陳林要生氣了,主公問話竟然沒有一個臣子回答,像話嗎。衛方急忙站出來:「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