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危急關頭(1 / 2)

祁山之路有多難走,你只需要知道他比蜀道要難走就行了。兩萬大軍,三萬俘虜,四萬民夫,還有數萬百姓,這一條雖然沒有一齊出發的長龍,幾乎排滿了千里祁山。狼騎和徐榮兩部騎兵在前,直到現在後面楊阜征發的百姓,如今的祁山之北而南,北部山麓全是人。益州牧陳林就在這條長龍的最前面,與騎兵一起。

這天夜色,陳林陳澤徐榮。陳林自從得到袁術出兵劉備不義的消息之後,就變了一個人,陰沉,少話,息怒難尋。陳林說道:「明天可出祁山回到陰平,深在祁山之中消息不通,也不知道現在漢中怎么樣了,但是我相信植之一定能替我守住陽平——南鄭——定軍山一線,高順要等五日之後才能到,現在又是騎兵為主。明天出了陰平,先弄清楚漢中情況,要是南鄭沒有丟,我們就立刻去南鄭。騎兵要發揮作用,以斷劫抵拒敵軍糧道為主。」

陽平是漢中北方門戶,一直以來都是陳林重點建設的地方,用的人也都是忠心不二的親人。南鄭乃是益州精神的象征,肯定不能丟,定軍山則是唯一一個中原馬場所在,許三的馬場。同時陽平——南鄭——定軍山自北而南可以形成一道防線,敵軍只有攻破這三點中的任何一點才能去到漢中西部,這些都是陳林當初命令閻圃死守三點的原因。

說罷這些,陳林回過頭對黃燕說:「文和怎么樣?」原來賈詡一進入祁山之後,就病倒了。賈詡本身年紀也不小了,這個歲數的人在大漢已經是老人了,五十多歲的人。加上之前一直在長安與天水奔波,現在更加是受長途之苦,賈詡一下子就病了。陳林不得不將賈詡放下,命軍士緩緩抬著賈詡走,現在已經落在後面去了。

黃燕:「賈先生在後,恰好百姓中有醫者,現在高將軍已經命醫者與賈先生同行,賈先生吉人天相,不會有事的。」陳林點點頭,依舊看不出息怒。賈詡是什么人,陳林最親信的軍師,要說陳林現在的成就有一半賈詡的功勞,只怕陳林也會覺得給少了。要是賈詡出了意外,不知道陳林會受到什么樣的打擊。這是就個人感情而言,還說陳林的大業,現在張松和法正兩人算是賈詡下一任。可是這兩個人都是帶著各人的利益在辦事,法正偏袒漢中集團,張松偏袒蜀中集團。不過兩人還算是有才能,但是人都是感情動物,陳林又怎么能不對賈詡留戀呢。

「給那位大夫傳令,好生照顧文和,文和康復起來,賞他千兩黃金,要是文和出了差錯,就讓他給文和陪葬。」

夜色中陳林與黃燕站在山麓之下,看著火把燃燃的百里軍營,有點寒意。陳林:「當初把洛陽和弘農留給劉玄德的時候,文和就不太同意,說劉玄德必成禍害。現在他來偷我長安,我益州數萬將士功虧一簣,袁公路趁火打劫。黃燕,你說某是不是做錯了?」

黃燕心中一驚,陳林從來沒有這般表達過自己。尤其是天水之後,陳林總是將事情憋在心中,黃燕一聽陳林這般說,雖然有點難受,但是卻松了一口氣,深怕陳林憋壞自己,現在可算了願意說了。黃燕:「大少爺,黃燕不知道對與錯。只是想起十年前在南陽的時候,那時候大少爺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官吏。十年後的今天,大少爺是坐擁一方的豪傑,活命百萬,多少人因為大少爺得以活命。大少爺以誠待人,任人唯賢連蔡大家這樣的大學士都對大少爺贊譽有加。」當初什么都沒有,還不是一樣闖出一片天地了,現在又怕什么呢。

陳林回頭一看,心中多少有點暖意。黃燕、周倉、賈詡、高順、還有兩位兄弟,這都算是陳林的家臣,絕對最忠誠的人。尤其是黃燕,要是黃燕願意,現在也定然是一個不下於黃忠等人的大將,有勇又有謀。這也是為什么黃燕和周倉兩人雖然是陳林的家奴,可是兩人卻都能成家娶妻的原因。

陳林:「阿爺當年說蜀中,關中,可成大事。如今看來,我益州五年之內休想再出祁山。上庸漢中這一次不知道會遭遇怎么樣的破環,蜀中新定,勉強自給,無法支援漢中。這一次擊退袁公路,我益州,當休養生息兩年,然後取荊州。」

黃燕大喜,深怕陳林因為惱怒而要去跟袁術和劉備拼命,現在陳林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顯然沒有失去理智。黃燕:「軍國大事,黃燕不懂,大少爺也要多與幾位先生商議,謀劃一番。大少爺,這一次兵出祁山,楊義山大人雖然年輕,但是有膽有識有謀略,此人可以重用,大少爺。」

陳林溫和回頭看了一眼,頗有調侃說道:「這可是你第一次向我推薦一個人啊,義山嘛,我又怎么看不出來,原本我還有意讓他當天水太守呢,可惜啊。單說義山,文長呢,怎么不見黃燕說文長啊?」

黃燕呵呵一笑:「魏文長有黃將軍推薦,大少爺豈能不重用,又何須我多說。」陳林一聽,無語,這一次兵出祁山,陳林最大的收獲就是得到了楊阜,發現了魏延。當然姜敘也算是個人才,但是卻比不上這兩人。

第二日,六千騎兵沖出陰平道,向漢中昭示陳林大軍的歸來。陰平現在已經成縣,陰平縣令一聽說陰平出現大軍,先是一驚,接著一喜,定是陳林歸來。急忙領著百官出迎,陳林聽到前面的斥候回報,說陰平有官吏出迎。陳林心中安定,沖出來的不是大軍就說明這里還是益州的地盤,也就是說明南鄭一定還沒有淪陷。

陳林要了解情況,免不了問縣令。縣令一一道來,雖然所知不多:「主公,上庸已經全部淪陷了。上庸的百姓在我軍撤退時要追隨我軍,吳將軍與周將軍為了不失民心,周將軍率部在上庸節節抵抗,吳將軍成功將萬余百姓轉入漢中。」